山东航空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立足“坚持”三“心”,打造就业育人新局
就业育人是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现实呼唤,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山东航空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学生成长为中心、产教融合为重心,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同时,将就业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就业育人工作落地生根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将就业育人与教职工培训课、大学生党课团课、新生研讨课相结合,推动形成了全院上下“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全年全程抓就业”的工作局面。一是就业育人与教职工培训课相结合,通过讲座、研讨会、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开展教职工培训,引导全体教职工树立就业育人的理念,形成自觉落实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的意识。二是就业育人与党课团课相结合,通过开展就业主题党课团课,引导学生党员和团员自觉带领广大青年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三是就业育人与新生研讨课相结合,通过大学新生研讨课开展就业创业启蒙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职业意识和人生规划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就业和积极创业的动力。

坚持学生成长为中心,推动就业育人工作枝繁叶茂
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开展就业教育和服务,通过“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三方联动机制,建立分类分阶段的精准就业育人体系。一是辅导员通过课上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课外组织的职业规划大赛等,让全体学生对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认知。二是班主任通过班会开展分阶段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大一和大二阶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大三和大四阶段则通过简历制作和求职技巧培训等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三是本科生导师根据学生就业、升学、入伍和创业等不同意向提供“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的精准化指导帮扶。

坚持产教融合为重心,推动就业育人工作开花结果
实施科技支持行动计划,通过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服务学生,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把就业育人与服务社会发展相结合,推动形成了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一是积极推动教职工到地方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让教师在服务地方、服务行业中掌握地方人才需求和人才政策,从而将就业育人自觉融入教学中。二是借助产业学院、理事会、行业学会等平台,定期联系合作企业组织开展技术创新交流会和人才工作研讨会等,让企业及时了解并适度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三是开展校友讲坛,通过校友在企业成长经历和经验的分享,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企业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企业的社会价值和贡献,从而坚定自身就业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2024年,学院党政领导“走出去”开展“访企拓岗”20余次,“请进来”邀请合作单位开展招聘宣讲3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2024届毕业生考研升学率48%,高质量就业率92%。学院将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把就业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同时,将就业育人打造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作者:张岩冲 姚斌 李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