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构建与评价体系
2025-07-17 14:08:00
山东交通学院
  一、“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构建
  “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参与主体为政府、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市场用户,各参与主体间通过彼此协同实现创新发展,目的是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服务升级和用户满意的协同发展。具体地说,第一,“政”,即政府主导定政策创环境,推动科技创新的协调联动机制更加完善,形成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主要在政策与法律法规方面进行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具体表现为出台各种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提供适当的创新补贴,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条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第二,“产”,即企业主体强创新,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主要为共同体提供技术支持,具体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增加、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增加。第三,“学”,即各类人才激活力,主要指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与输送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培育作用,具体指国家一流学科或进入全国学科评估A等级的学科数量增加,高质量人才就业数量增加。第四,“研”,即科技研发出成果,主要指科研院所在科技攻关方面为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具体表现为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数量实现倍增,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等。第五,“金”,即金融配套强保障,主要指金融机构发挥好直接资金支持作用,具体表现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创新投入机制的建立与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比增加。第六,“服”,即科技中介服务提效率,主要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好各自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准,具体表现为科技服务实现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第七,“用”,即用户成果转化增效益,主要指市场用户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引导市场交易与成果转化,为共同体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资源,具体表现为完善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增加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评价
  根据“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七大参与主体及各自职能,从深度、广度、有效度、持续度四个维度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合作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合作创新深度是对创新创业共同体合作创新各方资源交流程度的衡量,在共同体合作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最低,主要从共同体的资源投入、合作模式等方面加强参与各方资源的交流程度。重点做好企业在共同体合作创新中的主导程度,优化资源投入方式;其次增加参与主体投入资源种类与数量。
  合作创新广度是对创新创业共同体合作创新范围领域是否广泛的衡量,在共同体合作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较为重要。共同体合作创新需要覆盖政府部门、创新型企业、研究型与应用型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与中介服务机构等多主体、广领域,提高共同体盈利能力与品牌宣传,扩张共同体吸引力,吸纳多元化主体。完善资源整合机制,打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链式交流合作体系,建立从用户到企业,从企业到用户的共同体各参与主体间交流互通的全通道式沟通网络。重点做好参与项目用户比例与合作主体数量,参与项目教师比例、学生比例与合作内容项数。
  合作创新有效度是对创新创业共同体参与主体带来的成果效益的衡量,在共同体合作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最高,主要做好共同体合作创新的目标有效、过程有效与结果有效。提升合作创新的成果数,完成目标有效;提升各参与主体的满意度,实现过程有效;增加合作创新的收益,实现结果有效。重点在共同体合作创新成果数、企业满意度、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综合收益等方面进行提升。
  合作创新持续度是对创新创业共同体合作创新持续时间的衡量,在共同体合作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较大,通过完善共同体构建与发展的保障工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对合作创新项目的引进、推进和转化进行常态化监督管理,各方协同实现共同体存续和项目推进以及合作活动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共同体持续时间、合作创新运行效果、合作创新法规与制度、项目合作创新参与主体稳定比例等指标的落实。
  三、创新创业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强共同体合作创新有效度。一是明确共同体的功能定位,保证共同体目标的清晰合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银行、基金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各参与主体都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并明确共同体合作创新运行方式、运行机制,保证建设目标、过程与结果的一致性,保证各领域参与主体在共同体合作中的实际参与比例合理稳定。二是打造更加舒适的营商环境,提升合作创新成果数量与企业满意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府、金融、科技服务多方协作做好市场基础保障工作。完善风险投资补贴政策,为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服务,为技术与服务提供有偿化转变的平台。通过“政府搭台,多方唱戏”的模式,打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营商环境,不断吸纳优质资源进入共同体,提升共同体各参与主体的规模与质量,创造更多的合作创新成果产出,最终提升共同体各参与主体满意度,共同营造良好的共同体生态。三是完善考核机制,重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综合收益获取。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标准,对知识成果与实际成果进行分类归档考核。制定科学全面的共同体合作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实现共同体成果数与成果质量考核的提升,特别是在传统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基础上,重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新型共同体参与主体的综合收益,实现共同体各参与主体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二)加强共同体合作创新持续度。一是加强共同体与各参与主体自身建设。共同体建设与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与清晰的发展规划,合作创新的目标要体现其科技创新攻关的能力定位,共同体各参与主体要根据纵向合作与横向合作的特点,开展可持续的自身建设发展,通过各参与主体主要业务版块能力的提升,增强共同体合作创新运行效果,从而不断延续共同体持续时间。二是完善共同体配套设施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科技服务平台,以科技力量带动知识交流与技术转移转化,通过提升项目合作质量,增强共同体合作创新参与主体稳定比例。三是完善共同体合作创新法规与制度。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继续坚持对金融投资和科技服务行业的政策支持,完善共同体合作创新过程中的法规制度保障合作创新有序开展。通过政策导向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用户之间畅通交流互动渠道,建立互相学习、信息与资源互通互惠的共同体生态,提高共同体整体的创造力与转化率,增加共同体合作创新持续时间。
  (三)加强共同体合作创新广度。一是完善用户需求反馈机制。畅通用户参与渠道,一方面可以开通企业热线、邮箱等收集用户在产品或服务上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智能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为企业打造智能化的互动制造体系,通过互动平台的搭建来实现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及时反馈或者提前征集,加大从个性化产品到个性化制造的转型力度。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大对科研成果的表彰力度。通过政策导向与利益导向相结合,制定明确的利益分配方法。统筹好各领域、参与主体的合作内容,促进共同体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共同体的合作创新工作中来。三是完善科研专利保护机制。构建共同体内部的专利池,降低共同体内部参与主体的共享成本,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速与行业领域间的衔接,引进多领域的合作攻关项目,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体系。
  (四)加强共同体合作创新深度。一是加大对用户需求的开发利用。政府发布相关政策,企业开展调研活动获得用户反馈并发布技术需求,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与科技服务机构通过提供基础资源,积极参与共同体合作创新发展的技术研发过程。企业作为共同体合作创新的技术支撑主体,提出产业发展所需的知识与技术需求,在充分使用好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做好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与产业化工作,保证满足用户基本需求与潜在需求。二是资源投入上严把质量关。对于共同体参与各方投入资源的种类与质量,制定统一的准入标准,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完善智能化、数字化的资源审核方法。针对多元化的资源投入方式,建立明确的资源投入与使用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的实现物质投入与智力投入的协同。
  (转载山东交通学院孙龙,张宁2022年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从校企合作到“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合作创新的演化与评价研究》中第五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构建与评价,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内刊资料《软科学研究》2024年第87期(总第426期)《创新创业共同体合作创新评价及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299159063 2025-07-17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