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山东开放大学赴淄博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涵养实践教育活动
2025-11-19 17:13:00
山东开放大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11月14日,学校组织专兼职教师赴淄博齐文化博物馆和焦裕禄纪念馆,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涵养实践教育活动。
  走进齐文化博物馆,穿行于琳琅满目的文物史料中,大家深刻了解了齐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军事成就和齐桓公、管仲、晏婴等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领略了齐文化“变革图强、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核与“尊师重道、求实创新”的育人基因。
  来到焦裕禄纪念馆,大家怀着崇敬之情,在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朴实的实物前,驻足凝视,认真聆听焦裕禄同志的生平事迹,深入了解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的光辉事迹。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直抵人心,让大家深刻感悟到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科学求实”的崇高精神。
  参与活动的教师们一致表示,本次活动既是深刻的精神洗礼,也是浸润心灵的文化熏陶,齐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教育精神的时代光辉,为我们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了鲜活范本。未来教学中,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把齐文化的智慧理念与焦裕禄精神内化为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把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的赤子情怀转化为对学生的真切关爱,将学习成效切实转化为锤炼师德师风、提升育人本领的内生动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坚实力量。
  理工教学部主任 孙航:
  站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回眸来时的路,那时的精神依然鲜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悠悠先民,兴农乐商。数千年前,先人已经在齐鲁大地建立了璀璨繁华的文明。齐文化博物馆内的一件件精美的青铜、金玉陶器、生活用具、兵器盔甲,那威武雄壮的陶俑阵列,稷下学宫中诸子百家相互争鸣、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开放求真气质,先贤诸圣的文韬武略、智慧典章,涌动着这片土地与生长其上的这些人们的聪明智慧、昂扬精神和澎湃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近代以来,神州陆沉,焦裕禄同志苦难繁重、颠沛流离的前半生正是家国破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的真实写照。没有组织就没有战斗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跟随党、加入党、听从党,焦裕禄同志自此有了方向和目标,有了同伴和队伍,干在其中,乐在其中,看着日月逐渐换新天。百废待兴难,一无所有难,盐碱涝沙难,但是正是如此多的困难,才孕育出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平凡中见伟大,苦难前见担当。当我们走近焦裕禄、走入焦裕禄的精神世界,愈发感受到其精神的强大创造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新时代的我们如何前行?今天的参观学习既给了我们能量和动力,又留给我们一份新的答卷。
  书法学院院长 刘晓春:
  焦裕禄的家风,是其崇高精神在家庭层面的缩影,是共产党人优良传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精神内核永不褪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作为党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弘扬教育家精神,把教书育人与提升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将家国情怀融入课程思政,以心育心,以德育德,肩负起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责任。
  党委宣传部 董美华:
  在齐文化博物馆,牺尊的精雕细刻与稷下学宫的千年回响,无声诠释着“务实求真、变革进取”的齐文化内核。从姜太公“便鱼盐之利”的民生智慧,到管仲锐意改革的开拓精神,“以民为本、实干为要”的基因早已深植于这片土地,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滋养。
  行至焦裕禄纪念馆,一把带洞的藤椅、几间简陋的土坯房,生动勾勒出焦公短暂却光辉的一生。他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精准赓续了齐文化“民本为根、实干为魂”的精神血脉。
  历史并非尘封的过往,而是照亮前路的火炬。作为高校宣传工作者,我将以“民本”初心锚定宣传方向,始终贴近师生、服务师生;以“变革”锐气创新传播方式,破解宣传堵点难点;以“实干”作风挖掘育人亮点,讲好校园故事,在传承与弘扬齐风文脉和焦公精神的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高校宣传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玉红:
  齐文化博物馆里,丰富多样的文物与详实的史料生动展现了齐国往昔的辉煌盛景。驻足其间,我深刻领悟到创新与变革的关键意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正是不断创新与变革,才让齐国在当时的时代绽放出耀眼光芒。
  走进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如同一束强光,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是思政教育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
  身为思政课教师,我将以此涵养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以齐国的创新思维启发学生开拓进取,以焦裕禄精神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让思政课堂不仅充满知识的深度,更洋溢着人文的温度,真正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文娟:
  齐文化中“求真务实、家国同构”的精神内核,承载着古人对家国责任的坚守;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二者跨越时空,共同构成了滋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鲜活教材。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把这份精神力量融入思政教学,以齐文化中的先贤智慧启迪学生心智,用焦裕禄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课堂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以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建设者。
  理工教学部 宋倩玉:
  踏入焦裕禄纪念馆、故居,深入了解其家风,我深受触动。在纪念馆,一件件展品、一幅幅照片,宛如一部部生动的史书,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焦裕禄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走进故居,简陋的陈设,诉说着他生活的清苦,却难掩其高尚的灵魂。焦裕禄的家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为子女树立了标杆。他严格要求子女,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勤劳善良、艰苦奋斗。他常说:“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这些朴素而又深刻的话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美好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我们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在学习中勤奋刻苦,在工作中勇于担当,在生活中廉洁自律。
  经济管理教学部 闫宁宁:
  此次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思想升华。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朴素的实物,生动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他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顶着风沙探流沙、深入基层解民忧的身影,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
  我将把这次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以焦裕禄同志为镜,时刻自省,将这份赤诚与担当融入课堂教学,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经济管理教学部 郭亚飞:
  走进焦裕禄纪念馆与故居,最触动我的不仅是他治沙治碱的功绩,更是其穿越时空的优良家风。一件件朴素的生活用品、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无不彰显着“清白做人、勤俭持家”的家风底色。焦裕禄对家人严格要求,“不准搞特殊化”的家训掷地有声。他让孩子穿打补丁的衣服,拒绝为亲属安排工作,用自身言行教会家人“公而忘私、不谋私利”的道理。故居里简陋的陈设、纪念馆中“干部十不准”的展板,见证着他对家人的严苛与对群众的赤诚,这种“先大家后小家”的抉择,让家风成为滋养初心的清泉。此次参观让我深知,唯有将“严于律己、公私分明”的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让焦裕禄精神在家风传承中永葆生机。
  经济管理教学部 吕晔:
  步入齐文化博物馆,仿佛踏入一幅历史的画卷,体验齐鲁大地几千年的文化浸润和熏陶。进入焦裕禄纪念馆,则仿佛踏入了一座精神的圣殿,体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馆内丰富的史料和实物,无声诉说着焦裕禄同志用生命书写的赤诚篇章,“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焦裕禄是家乡的骄傲,作为新进教师,我将把这份坚守和责任持续下去,薪火相传,把新时代焦裕禄精神发扬下去。
  文法教学部 窦坦硕:
  站在焦裕禄纪念馆里,每一张图片、每一件实物都沉甸甸地叩击心灵。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他扎根兰考、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穿越时空,依然滚烫。
  作为一名党员,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叩问与洗礼。它提醒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不能忘,艰苦奋斗的本色永远不能丢。作为青年教师,我将把这份感动化为行动,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标杆,把课堂延伸到社会需要的地方,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一位求学者,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的教育事业中绽放新的光芒。
  文法教学部 王美琪:
  在焦裕禄纪念馆内,凝望着那一件件朴素的遗物、一幅幅感人的图片,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他与风沙、盐碱和内涝“三害”顽强斗争的奋斗精神,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民的好公仆”这几个字的千钧分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们当始终铭记焦裕禄精神,将这份感动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工作中刻苦钻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将青春和智慧奉献给社会。
  书法学院 李欣雅:
  踏入淄博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参观齐文化博物馆与焦裕禄纪念馆,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在历史的纵深与时代的回响中,对“传承”与“担当”有了更深切的体悟。从齐文化博物馆到焦裕禄纪念馆,我深刻地认识到,齐文化的开放、务实、创新,是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蕴,更是我们可以不断汲取力量的精神富矿。而焦裕禄精神,则是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党性光辉的宝贵财富。此次师德涵养活动不仅是一次精神的充电,更是一次初心的重温。作为一名教师,我会把齐文化“兼容并包”的治学精神与焦裕禄同志的奉献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的不竭动力,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传承与发扬焦裕禄同志科学求实的实干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品格与行动自觉。
  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分专兼职教师共30余人参加了活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