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智库专家进校园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伯乐实验学校迎来深度调研与专业赋能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10月23日,济南高新区教育智库第二组专家安茂盛、赵炳河、何红英一行走进济南高新区伯乐实验学校,开展为期半天的调研指导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环境优化三大核心领域,通过听课评课、座谈交流与实地观察,为学校提供精准诊断与专业建议。学校校长任晓燕、副校长范啸宇等陪同参与,活动旨在以“伯乐点亮人生,教育灿烂生命”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助力学校打造区域教育标杆。
一、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精准把脉教学实践
专家团队首先走进课堂,随机旁听了三节不同学段、学科的新授课,涵盖小学英语、初中语文和九年级化学。听课环节强调教学目标达成度、师生互动有效性及教学模式创新性,课后专家与教师即时开展评课研讨,结合教学内容、任务设计与反思进行深度交流。
1. 小学英语课:情境化教学激发语言迁移
教学内容与任务:四年级王娟老师执教《The places we live in》单元,以“Amy参观Chen Jie家社区”为情境,通过真实语境引导学生掌握“There be”句型。练习环节巧妙融入班级和校园设施,如让学生描述“classroom中有哪些物品”,并创编新对话,实现语言知识从输入到输出的迁移。



专家点评:赵炳河教授肯定教师的情境化教学策略,认为“课堂体验感强,错误捕捉及时,评价细致入微”。他特别指出,教师通过鼓励性反馈教会学生语言运用方法,而非机械记忆,体现了素养导向的教学创新。
教师反思:王娟老师分享备课调整过程,如调研学生后简化“就近原则”练习难度,确保任务符合认知水平。她表示:“真实情境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学生参与度,但需持续优化分层任务设计。”
2. 初中语文课:读写融合破解写作难点



教学内容与任务:七年级周晴老师以课文《散步》为载体,设计“跟着经典学写作”任务。学生通过批注梳理记叙文六要素,赏析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手法,并运用“三建构”模式(自主建构—合作建构—拓展建构)修改习作。课堂强调开篇点题、情节推动等技巧,辅以思维导图整合知识。
专家点评:安茂盛教授赞赏读写融合的课程设计,认为“写作支架针对性强”,但指出目标表述需更清晰,小组合作存在“形式化”问题。他建议:“明确汇报标准,如内容准确性和全员参与度,避免少数学生主导讨论。”
教师反思:周晴老师坦言课时紧张导致深度不足,并计划优化合作机制:“未来将提供评价模板,如‘片段亮点+写作技巧+启示’,并细化思维导图框架,帮助学生系统化知识内化。”
3. 九年级化学课:真实问题驱动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与任务:王鑫老师围绕《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以“中国空间站电解水制氧”为导入,引导学生进行定量计算。任务包括分析方程式、小组讨论解题步骤,并通过改错练习强化规范表达。课堂融合讲练结合与问题驱动,突出科学严谨性。



专家点评:何红英教授评价课堂“专业规范、情境真实”,培养了有序思维,但指出学生计算能力薄弱。她强调:“高阶思维需通过规范表达可视化,建议前置分式方程训练。”
教师反思:王鑫老师提出增设互批环节:“当堂检测可引入学生挑错互评,以调动积极性并解决个性化问题。”
二、共话校园文化建设:从理念到行动的系统升级
听评课后,校长任晓燕作了题为《校园文化建设年成果与挑战》的专题报告,详细阐述文化融入教学的实践路径。专家团队结合报告内容,提出深化建议,聚焦文化育人长效机制。


1. 校长报告核心内容:
课程化渗透:开发“伯乐故事诵读”专题课程,道德与法治课嵌入“校园文明公约”实践,美术与劳动课联动“伯乐文创设计”项目,如学生以校徽元素创作手工作品。
活动化落地:每日“伯乐晨读时光”、每月“文明之星评选”及学期文化成果展,将“勤、礼、诚、毅”校训转化为行为自觉。教师层面推行“悦纳分享会”和“1+1伯乐互助结对”,营造协作共同体。
机制化保障:成立文化融合工作组,将文化建设纳入教师评价体系,确保成果可持续。
2. 专家诊断与建议:
赵炳河教授称赞伯乐文化理念“深度衔接学科教学”,如劳动课的非遗项目体现创新融合。何红英教授指出部分学科存在“表面化融合”问题,建议举办“文化融入教学设计大赛”,提炼典型案例汇编成校本指南。安茂盛补充:“需强化特色品牌包装,如将‘飞马体育’跳绳项目推向区级展示。”专家强调,文化建设需联动校家社资源,如邀请家长专家参与课程开发,破解师资与内涵不足的瓶颈。
三、实地观察校园环境:育人场景的精细化雕琢
活动尾声,专家团队实地考察校园空间,从骏马广场、大厅文化展示到“星级食堂”,全面评估环境育人效能。观察涵盖文化建设、课程成果、安全保障等维度。伯乐实验学校骏马广场及大厅陈列学生手绘漫画、书法,廊道按主题分设“书香角”与“科创空间”,体现“红动伯乐”党建品牌。学生作品展区呈现“骐骥劳动”扎染创作、“飞马体育”竞赛奖杯及“趣配音”英语节作品。专家团队高度评价学校“千里马课程”体系与校家社协同模式,专家赵炳河认为“成果产出与素养评估结合紧密”。

“智库专家组的精准指导为伯乐实验学校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但当前成果仅是阶段性的探索起点,距离高质量教育目标仍有差距。”任晓燕校长表示,下一阶段,学校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深化教学改革,以增值性评价跟踪学生成长轨迹,优化分层教学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如结合科创实践的语文写作训练;强化师资培育,依托骨干教师工作室,开展非遗技艺等专项培训。“我们将以三年规划为蓝图,脚踏实地推进校园文化浸润工程,持续完善‘课程—文化—环境’育人闭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