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自主招生重智商也重情商 内向生练“口才”完美蜕变

http://shanghai.eol.cn/      2011-10-18    

  近年来,在高中和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中,不少学校突破常规,把情商作为考察学生的重点因素,让学生的多种综合素质在新尺度下得以彰显。但是,这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那些学习能力不错、但性格内向的学生是否会在面试一关吃亏呢?而那些沟通能力强、会展现自己、颇具领导力的同学是不是更易得到面试老师的青睐,最终获得“预录取”资格呢?

  ■学校释疑

  并不是内向的学生就一定吃亏

  不少老师均表示,之前也有学生向他们咨询过,是否内向的学生在参加面试时会落于下风。对此,他们都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学生自信的神态和双方更为通畅的沟通,外向和健谈的学生在面试一开始的确更会让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是面试老师毕竟不是容易“忽悠”的,外表强大但内里假、大、空的“纸老虎”并不能成功获得学校预录取的资格。

  面试老师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关注和考察的重心并不是学生的性格,而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向却学习不错的学生可能在面试的初期表现得有些缩手缩脚,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回应,但是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内在能力可以得到完全的释放,在回答老师问题时可能会忘了刚才的紧张和不安,表达出自己独特且有深度的观点。这是面试老师更为看重的,也是决定一场面试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同时,老师也建议,与其过多地担心内向的自己会不会在面试中吃亏,不如“武装”好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虽然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这种沟通的能力是可以培养和锻炼的,也许内向的学生也完全有可能变得更健谈。此外,也有老师建议,学生也可以在材料里明确写出自己的性格特点,这也可以让面试老师事先就对你有个大致的认识,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自己是较诚实的。

  ■建议

  练好“口才”中 学“说话”训练尤显重要

  当今社会呼唤人才,人才需要口才。国际谈判、应聘面试、商业洽谈、交际交流无不体现出对口才的强烈渴望,因此,能说会道敢说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共识。很多面试中都需要展现自我,因此中学“说话”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要认识到良好口才的重要性,突破自我,“敢”说“勇”说“会”说。自己要常思考,如说话怎样才能通顺流畅,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富有文采,怎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心坎上,让别人乐意接受……训练这些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场景、环境练习,为自己提供说的机会和场景。比如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诗歌朗诵、辩论赛、讨论活动等。

  ■训练攻略

  在课堂上、社会中多磨练、展示自己

  利用好语文课前十分钟演讲环节

  华师大一附中副校长李支舜说,学生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善于与人沟通,那课堂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好资源,不应浪费。现在很多学校的语文课在前十分钟都会安排演讲的环节,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他们口才、锻炼他们沟通能力的平台。李支舜表示,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演讲中,他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安排学生谈谈自己近期读了什么书或是针对目前某个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做课堂的主人。在这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里,一个班级中几十种观点进行相互碰撞,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也让他们的思想外延得以更全面的伸展,不会再禁锢于自己的小天地中。

  有些学生可能在一开始发言时会脸红,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加他们会变得更为“老练”,胆子也更大了。李支舜说,第一步一定要勇于走出,如果过不了这关可能永远都解决不了不敢在公共场合开口这个问题。

  多参加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若想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性格,通常需要积极地利用假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丰富经历。这样既可以增强自信心,又能提高社交技能和压力应对技巧,进而塑造在自我形象、情绪管理、竞争力、挫折抵抗、沟通、人际关系及领导力等方面的圆融技巧。比如在夏令营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的心情对待环境压力,以微笑对待生活等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包括体育、文艺、朗读、演讲、劳动、慰问等活动,或参与制作学校、班级的板报以及手抄报等。尤其是那些内向、焦虑的学生,要走到集体中去,学会与其他学生交往,在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