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必做的十件事体现学生多元价值观
http://shanghai.eol.cn/ 新闻晚报 2011-11-25 大 中 小
◎教授看学生
“40后”教授
率真表达、自立担当
凡事未必要争第一,切记学会做个好人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属于“40后”,他认为,从大学生们选出的“十件事”可以看出,他们率真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顾教授说:“如果故意作秀,‘入党’和‘做志愿者’肯定会排在最前,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社会学角度讲,人类多多少少会有些‘伪装自我’,但从榜单看来,大学生们作秀、掩饰的成分明显减少了。 ”
顾教授认为,“十件事”较为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想法:“其中有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有对社会责任和政治生活的要求,有对工作待遇和薪酬的考虑。这其实代表了一种比较好的趋势——年轻人对社会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他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年轻人对自己的人生有负责的考虑,渴望自立,这也减轻了父母和社会的负担。
顾教授坦言,如果当年让自己选择十件事,肯定会跟现在差别很大。首先,上一代人在填写表格时会“装傻、”“说假话”,不敢表露真实想法。顾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小时候老师布置我们写国庆体会,当时国家分配每家一只鸭子,我写了吃过鸭子后的感受,结果被老师批评为修正主义。那个年代,大家不敢表露一些所谓物质性要求,没人敢说要求高工资,甚至没人敢说要求留在大上海。 ”
顾教授认为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比较单纯一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大学生们对学术有着更高的追求,渴望在所学专业上有所建树。现在的大学生虽然同样有学术追求,但可能“比较‘实惠’一些”。顾教授说:换个角度想,“实惠”也没什么坏处,想进“500强”并不简单,这需要学习更多知识,付出更多努力和汗水,这些想法其实也在推动他们进步。
“50后”教授
选择更多受环境影响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高蒙河近日在人人网上发表一篇日志 《上大学要做的40+5件事》,寄语大学生们能做得比前辈更出色,此文也在复旦引发了热议。高教授今年54岁,属于大学在校生的父辈。
高教授列举的前40件事均和学习相关,如能自己主动去读10本专业书,主动阅读10篇本系老师的专业文章,记住所学专业内10位专家的名字,记住你感兴趣或你所敬重的10位先生的出身和师承关系等。
在此之外的5件事则和当代 “大学生必做的十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处,大多为课外生活。如第41件“家在上海市的同学最好也住校,家在外地的同学最多一周给家打一次电话。住校了,每晚宿舍熄灯后就能神聊一小时,学术的火花,老师的德行,同学的交情,你我的隐私,都是大学生活的最好插曲和一生记忆。 ”
第42件“最好能谈一次以上及其两次恋爱。大学之恋,能让青春不再空白,哪怕后来分手。换言之,没被人追求过的和没主动追求过别人特别是没失恋过的大学生,那就算没丰富和复杂过自己的大学生活,日后没得桃色谈资,老了没得粉色回忆。 ”
第43件事就是打点零工。开始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能不要家里的钱就不要。逼自己去打零工,打到身心疲惫,打出生存体验,一般的中国学生基本不干,所以谁做谁就赚了自我求生能力。一句话,没打过工的大学生活,如同没失恋过的青春心路,那不叫上大学,只能叫读高四、高五及其高六高七。
“把大学生认为的大学十件事,同高蒙河教授写的‘上大学要做的40+5件事情’放在一起对比看,十分有意思。 ”今年55岁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用自己的语言对两者分别概括,“大学生评选出来的十件事儿,有这样几个特点:与时俱进的国际化;中国特色的政治化、为某职业的功利化、显示自我的形象化;而高蒙河教授的‘上大学要做的40+5件事’则有老气横秋的专业化、温馨浓郁的伦理化、传承儒学的中庸化这几个特点。 ”
冯玮认为,两者在观念和思维上的差别十分明显,大学生的选择更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虽然学生的选择几乎不涉及专业学习,但也有与时俱进的一面;后者因为生活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比较传统,更注重专业思想,坚持学术第一,强调道德伦理。“两者比较,能够看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的多元化。 ”
冯玮表示:“我同意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读书,但不一定要限制在专业书上。我认为本科生阶段,大学生应加强自己的综合素养,多读经典,加深自己的底蕴。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强烈的社会道义感和责任感,关注社会动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