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80后:孩子入托运气好 托班帮了祖孙三代

http://shanghai.eol.cn/      2011-10-18    

图片说明:妞妞的母亲为她背上小书包,准备去托班

  2009年5月14日下午6点,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内,一个女娃娃呱呱坠地,80后爸爸周劼和妈妈杨柳喜上眉梢,孩子属牛,于是取了个小名叫妞妞,大名周欣仪。这一年,上海有16.46万小宝宝出生。

  前有“奥运宝宝”,后有“世博宝宝”,小妞妞出生当年也赶上了生育高峰。根据上海市计生委统计,自2007年直至2016年左右,上海市都将处于生育小高峰,出生人口数将一直保持在15万至17万区间。这就意味着,这群宝宝及其父母将面临入托、入学和就业等巨大压力,而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坎或许就是入托难。

  入托要看地段

  周劼是上海人,杨柳是吉林人,妞妞出生后,就在两地老人的家里来回跑。一转眼,今年两岁多的妞妞到了上托班的年龄。孩子一直在家无聊,对培养社会性也不太好,周劼和杨柳决定送妞妞入托。

  周劼考察下来才发现,自己家还算运气好,周劼家住在曹杨新村片区,属于普陀区,今年普陀区仍然开设有公办托班。

  由于人口出生高峰,托班相对紧张,以前18个月大就能入托,但是为了满足幼儿园的需求,静安、徐汇、杨浦、闵行等不少区县的幼儿园都关闭了托班,入托难的紧张状况在全市都比较明显。

  “同事都说公办托班少了很多。他们小孩进不去,要么找民办幼儿园,要么找幼教机构。”周劼说。

  妞妞是幸运的,顺利进了上海市实验幼儿园的幼托班。每个班有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幼儿园设计的入托适应过程也比较合理。

  “从第二周开始妞妞要在幼儿园吃中饭了,这个有一点点担心,因为我太太杨柳是回族的,所以妞妞按习俗也是回族,饮食要求是清真,幼儿园老师说回族学生我女儿是第一例,不过会努力安排解决的。”周劼对女儿能顺利入托很欣慰。

  托班帮了祖孙三代

  对于入托难的问题,周劼感受颇多,“我觉得我和太太还算幸运的,都在国企上班,工作都比较有规律,时间也算充裕,我是上海人,我太太是新上海人,老人帮忙照顾还算方便一些,而上海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夫妻双方都不是上海人,纯新上海人家庭,如果没有托班,小孩到了这个年龄去哪里呢?”

  由于入托难,不少家庭只能让孩子在家呆到上小班的年龄——直接读幼儿园,托班就不读了,“让孩子读托班实际对祖孙三代都有好处。”周劼说。

  周劼认为,80后一辈的父母退休后可能继续工作,或者有其他娱乐方式,因为孩子而剥夺老人的生活自由也是一种不公。

  另外,让老人带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也不利,不利于培养社会习惯,只会模仿单一习惯,甚至可能被老人宠坏。“教育还是应该给专业人士去做,托班其实就可以提供这个功能。”周劼说。

  呼吁多出政策

  周劼建议,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出台更多的措施,解决孩子入托入学难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就业。“当然,教育这个行业是需要政府监管的,不可以盲目开放。”

  事实上,对于人口出生高峰引发的入托入学难题,教育相关部门已经出台措施。上海市教委已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下一步将积极落实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着力推进未来三年全市学前教育的发展。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说,2011-2013年,上海将新建和改扩建100所幼儿园,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专项投入,使每年用于支持学前教育园舍建设的市教育附加经费由原来的4亿元增加到6亿元。

  周劼和杨柳计划生第二胎,“希望第二个孩子也能像第一个孩子一样,至少有托班可以上,有好一点的幼儿园可以进。”周劼一家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