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重逢很美好,回响很热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这个学生社团十岁了
2024-05-21 13:29: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现在的你,成为你想成为的大人了吗?”

  “我毕业于2017年,目前在家乡云南保山的一个小山村里做驻村书记。毕业后我慢慢走出学生时代的‘拧巴’,算是成为了想成为的那个人吧……”一张张写满学生时代困惑的纸条被投入“信箱”,很快便得到了回应。念念不忘,必有回响,518日下午,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园文旅书房展开。


校园书房新亮相,开展“回响”主题文学沙龙

  “海明威说,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但这一次,我们一起弥补了人生遗憾。”在新落成的校园文旅书房里,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二学生邓嘉欣正在向大家介绍手中的《黄金时代十年文粹》——这是海鸥通讯社成立十年以来的文字结晶,凝结了历届海鸥社员在新闻采访、副刊创作等方面的成果。


  SUIBE海鸥通讯社是隶属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宣传部的一支学生社团,作为上经贸大的学生记者,他们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海鸥”。社团成立于201448日,到如今已经走过整整十个年头。这一次,来自全国各地的海鸥校友20余人重回母校,与现役小海鸥共同开展了主题为“回响”的文学沙龙。“海鸥通讯社带给我太多感动与成长。无论是拍摄校庆60周年外滩亮灯,还是在进博会现场,以‘小叶子体验官’的身份记录志愿者风采——写过的每一篇文章,拍过的每一张照片都不会白费,它们都在未来的某些时刻产生了回响。”毕业一年后,海鸥校友赵睿向大家分享道。

  成长的经历、旅途的风景、难解的谜题,大家畅所欲言,于对话中拾取十年记忆,又激起新的涟漪。这是海鸥通讯社成立以来开展的第23场文学沙龙,也是在新落成的校园文旅书房内开展的第一场活动。书房本身,也是来源于学校1989级经济系校友孔晓红女士对母校的“回响”和“回馈”。作为一名企业家,她认为校园文旅书房、文化驿站与自己企业文化中的绿色、可持续旅行的理念高度贴合,捐资母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打造以“文旅”为主题的校园书房。

  20233月起,由上经贸大校党委宣传部牵头,启动打造“文创”“文展”“文旅”系列主题校园书房,在校园内建立“15分钟阅读圈和文化圈”——校园书房以书籍和阅读为链接,融合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与校园文化、学校特色、育人功能相结合,彰显独特的人文色彩与文化风格。这些书房现已成为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新地标。

举行十周年纪念大会,重温社团发展历程

  “海鸥通讯社的第十年,谢谢你们成为了我们最珍贵的礼物。”特别制作的海鸥纪录片中闪过一帧帧影像,勾起大家的回忆,也引发了阵阵感动。在上经贸大松江校区图书馆思源报告厅,海鸥通讯社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

  海鸥通讯社师生亲切地把从五湖四海飞回来的学长学姐称为“归巢海鸥”。“十年过去了,一句话就让天南海北的大家跨越千里齐聚在这里,特别感动。”归巢海鸥校友吴雨桐感慨道。在台上,2021届毕业校友,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格桑卓玛向社团献上一份大礼——一幅非遗唐卡作品《冈仁波齐》,这是来自西藏拉萨的真诚祝福。“继续攀登,咱们顶峰相见!”她对台下海鸥们鼓励道。


  在纪念大会现场,党委宣传部部长郭茜还向媒体带教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媒体接收社团优秀学生记者,给予指导和帮助。她也向全体海鸥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加强学习研究,努力提升综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新闻是跑出来的。要善于发现和传递真善美。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生机活力与创新创造力,并锻造“笔杆子”这一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价值引领,始终成为学校最鲜亮的明星社团。要更加自觉地传承弘扬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训精神和海鸥精神,更加从严从实地要求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讲好上经贸大故事,传播好上经贸大声音。三是深化合作交流,在学习互鉴中相互成就开创新局。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学习汲取社会媒体的新闻策划采编能力和其他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提升宣传质效上孜孜以求,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开展系列活动,传承和发扬“海鸥精神”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四楼,一场名为“鸥·影”的主题摄影展,吸引了师生们驻足观看。摄影展共分为“风华正贸”“追风赶月”“黄金时代”三个板块,汇集了十年来海鸥通讯社的同学们拍摄的作品精华。


  这也是献礼海鸥通讯社成立十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除此之外,社团汇编了十周年文粹、梳理了新媒体案例集、制作微电影,进一步规范社团形象标识、吉祥物“上线”等。海鸥通讯社的很多工作实绩,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也为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年来,社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全媒体人才。据悉,共有22名学生记者荣获上海市高校校报好新闻奖,有2位社员获得“特别贡献奖”的殊荣;社团持续向各个媒体输送实习记者,他们在实战历练中收获了诸多好评。毕业的海鸥,有的继续读研读博深造,成为了高校教师;有的在文字上继续深耕,成为了自由撰稿人;有的进入各类媒体行业,成为了真正的“媒体人”;还有的自主创业,开辟全新赛道。

  “‘海鸥’是形象,是这个社团的LOGO、是标志,更是口碑和品牌,是锐意进取、搏击风浪的精神所在。希望同学们传承和发扬‘至纯至真、精益求精’的海鸥精神,直面挑战,越飞越高。”社团指导老师、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施晖如是说。

海鸥通讯社 李蕙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5-15 19:38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4-19 22:35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4-03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