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兵




沈林,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现服役于武警海南总队三沙中队。2023年9月入伍后,沈林默默扎根在全年超过200天受6级以上大风侵袭,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的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从上海到南海,从繁华大都市到祖国最南端,他选择携笔从戎、参军报国,将青春年华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梦想而奔赴
2019年国庆阅兵,沈林看到威武雄壮的三军仪仗队手擎五星红旗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的时候,满腔的热血瞬时在他体内燃烧沸腾,在那一刻迎风招展的红旗成为他矢志报国的风向标,他下定决心“要加入这支光荣的队伍”。
“我要当兵!”去年刚刚毕业回到家中,沈林就做出了这个让父母吃惊的决定。那时,他的体重严重超标,父母怕他过不了体检关,更怕他吃不了当兵的苦,劝他老老实实上大学。而沈林为了满足参军严苛的身体素质条件,专门办了健身卡,请了专业教练,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三个月“体重达标”训练计划。深蹲、卧推、硬拉、长跑.......每当快坚持不住时,他总是大声呼喊给自己加油鼓气:“坚持住,沈林,你能行!”最终三个月减重20斤,沈林用来之不易的“入伍通知书”解答了父母的疑虑,如愿加入了他心目中最神圣的队伍,实现了别人眼中的“不可能”。
为选择而奋斗
从上海闵行到海南三沙,横跨2628公里,沈林在填写参军志愿时毅然决然弃笔从戎选择离家最远的海南岛。而这跨越千里的“通知书”对沈林来说是从军报国的“入场券”,也是蜕变成长的“新篇章”。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日常生活上,令行禁止的纪律、雷厉风行的作风、横平竖直的内务、紧张规范的作息,这些“新要求、新标准、新挑战”让沈林始终保持在“紧张、紧凑、紧绷”的身心状态下,逐步从适应到提高。军事训练上,高温环境中的3公里比常规5公里还要累,执勤训练半小时就浑身湿透,但他不断刻苦训练,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别人站10分钟军姿,他就站15分钟,别人做100个俯卧撑,他就做150个,别人跑3公里他就自我加压跑5公里。最终在新兵阶段考核中,沈林以体技能课目总评优秀的成绩,实现由一名青年学生向合格战士的转变。

为理想而坚守
新兵下队,沈林来到了条件最艰苦的永兴岛。身边战友悄悄告诉沈林:“在岛上,一天是天堂,一周是人间,一个月就是地狱。”上岛第一天站哨,他就被强烈阳光刺得长时间睁不开眼。几天后,他的脸和手就被晒得红肿脱皮。因为潮湿的天气,身上长满了红疹,裆部、脚上甚至产生溃烂。但“今朝立业三沙、千秋有功国家”“为国守海”的信念在心中深深扎根,沈林明白坚守在这片“南海枢纽”之地的意义所在,没有忘记自己入伍时的初心。

沈林所在中队有一个光荣传统,那就是每周一清晨,由武警官兵担负的升旗仪式,是这座小岛最神圣最庄严的仪式,每到这一天全岛军民都会聚集在市政府广场前,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沈林作为下队新兵,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看着迎风飘扬的红旗,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更加坚定了他扎根海岛的决心。在那一刻,埋藏在沈林心中当擎旗手的种子不断萌发。此后,每天抽空训练升旗动作成了固定习惯,经常向老班长请教升旗要领也成了“家常便饭”。“矗立在广场上的旗杆高19.46米,行进到旗杆基座要走128步……”这些升国旗的所有细节,他都熟记于心,成为一名光荣的擎旗手是沈林在部队的最高目标。

2024年10月,沈林所在部队特别邀请其父母赴永兴岛参观交流,了解沈林在部队的成长进步情况。沈林入伍394天后,在祖国的最南端,一家人实现了大团圆。其父母怀着激动的心情对中队干部说:“来到部队,不仅看到儿子从以前的沉默寡言、自我中心,变得开朗活泼、体恤家人,更欣慰的是看到了儿子的成长,变得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追求,家人更要支持儿子在军营建功立业。”
同升一面旗,共守一座岛,戎装不负家国情。如今晋升为上等兵的沈林做好了“为国守岛,长期奉献”的思想准备。他说:“青春有很多种颜色,但最亮眼的肯定是迷彩色。坚守在国旗飘扬的地方是我对祖国的热爱与贡献,也是身为守岛兵的忠诚与骄傲。”他用青春为国旗增色,用忠诚为祖国站岗,用矢志报国的实际行动汇入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中。
来源:上海征兵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