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1256)工程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航新站点
2025-03-25 16:19: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工程管理专业硕士

(MEM,1256)

学位授权点介绍



一、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围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重大工程建设及创新管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聚焦“资源循环利用和逆向物流”领域开展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本学位设置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工程管理、资源与环境工程管理、数智标准化工程等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依托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上海市II类高原学科和Ⅳ类高峰学科(共建)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和物流管理学科,拥有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上海市绿色低碳服务机构和上海市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四大省部级平台以及中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等20多家研究生培养基地。

二、学位授权点介绍


依托学校工科优势,瞄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资源循环利用和逆向物流”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并对绿色低碳工程系统、逆向物流系统、供应链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及相关标准编制的能力,胜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的应用创新型管理人才。

三、学科方向

方向1、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工程管理

本方向聚焦逆向物流与供应链行业规范性差、安全环保风险高、运营本高效低三大问题,针对动力电池逆向物流和电子商务逆向物流两大领域,进行逆向物流追溯平台建设、逆向物流安全检测机器人与智能阻燃包装、逆向物流仓网布局优化和成本精算、逆向物流智能调度等研究。依托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与京东物流、赣州豪鹏、宁德时代、华为、小米等行业头部企业,进行信息交换、研发外包、技术转让等协同活动,以良好的行业衔接助力专门人才培养。

方向2、资源与环境工程管理

本方向聚焦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防控的全过程管理,面向新兴产业固废资源,突破精细化预处理、多组分一体化再生、高值化利用技术瓶颈,提出绿色低碳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开展碳减排效益评估与碳资产挖掘;针对新污染物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工程实际,开展减污降碳技术研发及协同增效管理。依托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和上海市绿色低碳服务机构,协同上海环境集团、上海新金桥环保、易碳数科等行业核心单位,建立“需求导向-目标驱动-资源汇聚-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方向3、数智标准化工程

本方向聚焦物流工程中的大数据管理,针对物流决策、物流企业行政管理、物流客户管理及物流智能预警等过程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和管理,形成技术和管理标准,提升物流智能化程度,增强供应链韧性。依托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在标准的合作中与龙头企业发展项目课题、联合研发、研究人员交换等模式,以标准化助推物流创新技术和物流与供应链产品市场化、物流产业化和物流国际化。

四、学位授权点特色

1、学科交叉融合

多学科师资与资源整合:依托经济与管理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优势资源,将管理学科与资源环境工程学科紧密结合。

特色研究方向多元:紧密结合当前资源循环利用和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方向选择。



2、校企联动育人

实践基地建设:与业内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

企业导师参与:邀请企业的资深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作为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


3、国际视野拓展

国际交流活动丰富: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赴海外进行访学交流。


4、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课程体系完善:除了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核心课程外,设置了丰富的实践课程和实习环节。

第二课堂活动多样:包括系列讲座、社会实践、模拟教学以及各种创业活动、绿色供应链与逆向物流设计大赛、ISO国际标准化青年之星大赛等课外活动。




五、课程体系介绍


(注:具体课程安排,以最新版本培养方案及当年实际教学安排为准。)



相关链接:

(1357)设计硕士学位授权点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航新站点

(0854)电子信息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航新站点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航新站点

(0857)资源与环境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航新站点

(0802)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航新站点

(0254)国际商务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航新站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3-25 16:17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3-25 16:14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3-11 14:40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3-11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