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船舶种类有哪些?”“港口如何运作?”等基础概念,到“海员晋升途径是怎样的?”“区块链如何改变航运?”等业界关切,再到“为什么船被称为‘她’?”“新船下水为何有‘教母’?”等充满航海文化韵味的困惑——在上海海事大学主编的《航运基础知识问与答》中,都能找到深入浅出的解答。
7月9日, 值此第21个中国航海日来临之际,上海海事大学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暨《航运基础知识问与答》新书发布会。会上,编写团队代表、航海科普专家代表等先后发言。活动现场还向港航企事业单位、航运文博单位及中小学代表赠书,并举办了中国航运史画展。
为了传播航运文化、普及航运知识,上海海事大学在前期编撰出版《中国航海史话》《中国航运史话》的基础上,于2023年启动了《航运基础知识问与答》编撰工作,组建80余位教师参与的编审团队,精心设计了200余个核心问题,覆盖船舶、港口、货物、船员、市场、服务、法规、安全、智能、绿色、文化等航运十大维度,旨在打造一本普及航运基础知识的科普读本,推动航运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这部凝结着多位编审团队成员心血的力作,以“问与答”的形式为公众打开了一扇了解航运世界的窗口。学校商船学院教授、船长白响恩长期致力于航运科普教育,她指出:“全球化背景下,航运在促进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承担了全球80%以上和中国90%以上的对外贸易量。这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让看似高冷的航运知识变得可亲可感’,《航运基础知识问与答》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兼具‘教学利剑’和‘科普引擎’作用,传递出航运事业连接世界、服务民生的人文关怀,实现‘干货、故事与温度’并存。”
该校航海专业22级同学张婷钰表示,“初入海大时,学长们口中‘吃水’‘巴拿马型船’等专业名词让我一度困惑,甚至闹过把运输石油的‘油轮’误作载客‘邮轮’的笑话。作为一名未来的航运从业者,《航运基础知识问与答》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向家人朋友普及航运知识、讲好中国航运故事,是我们航海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该书统稿组成员,学校退休教授杨权斌动情回顾了统稿工作的点滴:“记得有多个夜晚,我们为了某个概念的精准表述或一个问题的清晰解答,在线上讨论到凌晨”,他同时表示,“期待这本书能点燃更多青年学子对蔚蓝大海的向往,希望他们了解航运、热爱航运,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航海事业。”
谈及该书的未来应用,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于杰表示,“出版《航运基础知识问与答》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公众‘读懂航运’,我们出版社始终锚定海事特色,持续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航运强国建设注入知识动力。”航海邮局名誉局长王逸奇高度评价了该书,并建议:“可运用更多创新呈现形式,如融入主题邮票设计、嵌入二维码链接音频视频故事,打造沉浸式、立体化的航运文化阅读体验,让历史与科技触手可及。”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对《航运基础知识问与答》的成功出版表示祝贺。他指出,船员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作为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的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要主动承担起航运知识科普的社会责任,提高全民航海意识,推动社会公众参与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要挖掘上海丰富的航运历史文化资源,推出在国内叫得响、在国际立得住的航运文化品牌,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跃升。他呼吁港航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等加强协作,传播好郑和故事、郑和精神,充分发挥航运文化育人作用,培养胸怀蓝色梦想的时代新人,为筑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社会基础、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文化含量、讲好中国的航运故事做出更大贡献。
会上,编写团队代表、航海科普专家代表等先后发言。活动还向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迈利船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上海市临港第一中学、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等港航企事业单位、航运文博单位及中小学代表赠书,助力促进传播航运基础知识、弘扬优秀航运文化。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刘季青在获赠后表示,将积极研究使该书内容融入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相关拓展课程或活动模块,让航运知识成为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兴趣的有效载体。
长期以来,上海海事大学依托丰富的航海教育科研资源和深厚的学科专业优势,持续深耕航运文化教育沃土。现已形成上海海事大学校史馆(高等航海教育基地)、航海模拟器实验室、“吴淞”号液态模拟船等多个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年均吸引2万人次参与,持续打造航运文化主题月示范项目、航运文化学术研讨会等系列航运育人活动,推出以航海先驱为原型的大师剧《陈嘉震》《方枕流》等,广泛运用网络媒体开展航运文化科普宣传,生动展现航运科技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