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格桑花推普先锋队”:以语言之桥助力乡村振兴
盛夏的若尔盖草原,格桑花随风摇曳,藏汉双语交织的对话声中,一支由12名在校大学生组成的队伍正用普通话与当地农牧民热情地交流。日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格桑花推普先锋队”来到若尔盖县,开展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语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为民族地区健康和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精准调研 破解语言壁垒的“门槛”



“您平时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吗?”“孩子在学校学习普通话吗?”在班佑曙光礼堂,队员们手持问卷,从语言使用情况、普通话水平、乡村振兴背景下语言文字状况等方面,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覆盖学校、商铺等场景,了解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情况。结合当地农牧民生活、使用习惯,志愿服务队还自主编制了“藏汉双语”手册,并推广免费藏汉双语学习APP,着力破解因语言不通带来的“隐性门槛”。
文化赋能 助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若尔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草原”,7月正值当地最美的季节,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九曲黄河第一湾、花湖、热尔大草原等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志愿服务队先后前往九曲黄河第一湾、胜利曙光纪念碑、毛泽东旧居等地,面向外来游客、本地居民等讲解各个景点风土民情、历史人文,将推普与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文化+旅游+推普”形式,“打卡”若尔盖县红色旅游景点,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直播、短视频拍摄等形式,投放各大新媒体平台。在黄河野奢星空营地,志愿服务队与营地负责人共同进行线上直播,以第一视角分享前往川西地区的路线、行程、路况、见闻和感受等。志愿服务队还与九曲黄河第一湾大酒店联合开展“篝火晚会文艺表演”,诗朗诵《黄河颂》《再别康桥》、歌曲《我不怕》、舞蹈《相思遥》等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当地群众驻足观看,有的跟随着放声高歌,有的轻声朗诵应和,现场气氛热烈。

多维课堂 让普通话“活”在草原上

“同学们,跟着我念‘祖国’——zǔ guó!”在班佑村幼儿园的教室里,志愿者们用“游戏+竞赛+舞蹈+绘画”模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针对当地儿童普通话基础薄弱的特点,志愿者们利用自身所学专长,以“生命的奇妙旅行”为题开展生命历程科普,引导孩子们珍爱生命、感恩父母、热爱祖国。活动期间,还和孩子们一同开展“同心向党”绘画比赛、“小小金话筒”擂台、“礼韵中华 医路同心”知识竞答,教孩子们学习手势舞《国家》,将《金色鱼钩》《飞夺泸定桥》等故事融入课堂,让语言学习与爱国教育同频共振,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健康守护 让语言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

“阿姨,你的血压偏高,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在巴西乡卫生院,志愿者们一边发放国家通用语言宣传册,一边在医护人员带领下为村民们量血压、测体温。结合国家“体重管理年”,团队通过“体重健康+舞蹈”形式编排健康科普舞蹈《洗手操》《向前冲》等,让村民们在轻松快乐中掌握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曲珍是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也是若尔盖县班佑村本地人。她说,在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护理系学习了一年多,不仅普通话有了很大的提升,还学到了很多医学、护理知识。希望能够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普通话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动能。
据了解,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格桑花推普先锋队”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评选出的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重点团队”。“语言通则人心通,人心通则百业兴。”本次志愿活动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相结合,以推广普通话为纽带,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民族地区播撒语言文字的种子,用青春力量助力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用专业和学识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作者:蒋楠、赵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