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绵阳师院学子再赴江油:深耕附子产业调研,续写乡村振兴助农篇章
2025-09-24 17:15:00
绵阳师范学院

  秋意渐浓,江油附子迎来采收加工的关键阶段。继七月首次蹲点调研后,绵阳师范学院“三下乡”附子产业调研实践团再次启程,重返江油附子主产区。此次调研以“聚焦产业堵点破解,探索长效助农路径”为核心,带着首次调研梳理的问题清单与初步解决方案,深入田间地头、加工车间与农户家中,开展针对性更强、更具实操性的调研,为推动江油附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青春力量。 

  靶向调研:带着问题再访田间,聚焦痛点寻对策

  与首次全面摸排产业轮廓不同,本次实践团带着“技术推广落地难”“加工标准不统一”“市场渠道待拓宽”三大核心问题,直奔附子种植核心村与重点加工企业。在江油附子种植基地,队员们一早就跟着药农下了地,手持测土仪检测土壤肥力,对照首次调研时记录的“积水烂根”问题,查看新修的田间排水沟渠使用效果。队员们现场记录土壤数据,结合学院教师提前整理的“附子不同生长期施肥指南”,为当地附子种植制定了个性化的施肥方案。

  在当地多家附子加工小作坊,实践团重点调研标准化生产推进情况。首次调研中发现的“清洗不彻底”“切片厚度不均”等问题,此次仍有部分作坊存在。队员们与作坊负责人共同拆解加工流程,从附子采收后的分拣、清洗和水温控制,到切片的刀具规格、烘干的温度时间参数,逐一讨论制定简易可行的操作规范。“之前不知道切片厚度会影响药效和售价,你们给的规范看着简单,要是能推广开,咱们的附子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一名作坊主拿着队员们手绘的加工流程图,连连点头。

  此外,针对首次调研中企业反映的“市场价格波动大”问题,实践团还走访了当地中药材收购市场与3家外地采购商,详细了解市场需求变化、价格波动规律,记录下不同品质附子的收购标准与议价空间,为后续帮助药农建立“品质-价格”预期提供数据支撑。

  政企联动:搭建沟通桥梁,推动方案落地有声 

  为让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助农实效,实践团此次特别加强了与当地农技推广站及龙头企业的联动。在座谈会上,队员们将两次调研收集的200余条农户反馈、30组种植加工数据进行梳理汇报,重点提出“建立附子技术推广员制度”“打造区域性附子加工集散点”“开发线上产销对接平台”三项建议。农技站负责人对建议给予肯定:“你们提出的技术推广员制度,正好能弥补我们基层农技人员不足的短板,下一步我们可以联合高校培训一批本地‘土专家’,让技术真正送到田间。”实践团还与江油一附子龙头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将调研整理的“附子标准化种植加工手册”交由企业试点推广,企业则承诺优先收购采用标准化技术种植的附子,并给予5%-8%的价格上浮,以此激励更多药农规范生产。此外,队员们还协助农技站更新了“江油附子产业信息库”,将最新调研的种植面积、品种分布、农户技术需求等数据录入系统,为当地政府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提供参考。

  青春回响:从“调研者”到“参与者”,深化乡村振兴认知 

  两次深入江油的调研,让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从“纸上认知”变为“躬身实践”。队员在调研日记中写道:“第一次来,我们是记录问题的‘观察者’;这次再来,我们带着方案与农户一起解决问题,看着地里病害减少,作坊开始按规范加工,才真正明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义。”

  在返程前的总结会上,团队一致决定,将持续跟踪江油附子产业发展:一方面,定期与农技站、企业沟通,了解“标准化手册”推广效果,及时调整优化方案;另一方面,在学校发起“江油附子助农宣传计划”,通过校园直播、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帮助江油附子拓宽宣传渠道。“乡村振兴不是一次调研就能完成的事,我们要做长期的‘陪伴者’,用持续的行动为这片土地办实事。”团队的话,道出了全体队员的心声。

  此次调研,不仅是对江油附子产业问题的深度跟进,更是绵阳师院学子践行乡村振兴使命的生动实践。从“全面问诊”到“靶向施策”,从“收集问题”到“推动解决”,实践团以扎实的调研、务实的行动,搭建起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产业需求的桥梁。未来,团队将继续以青春之力,为特色农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