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如何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难题,如何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深度融合,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成都体育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形成“四专四到位”工作法,有效破除了融合壁垒、激活了队伍潜能、促进了双向赋能,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路径。
专注创新,确保学习教育到位——以“三会一课”铸魂,破解学习虚化难题,激活思想引领力
支部直面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形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以创新赋能“三会一课”,让学习教育“实”起来、“活”起来。一是系统构建“双课制度”,将集体学习作为“基础课”筑牢根基,将“微党课”作为“必修课”促进分享,并结合“立德树人与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等专题研讨,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二是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线上打造“指尖课堂”确保学习不掉线,线下通过红色研学、老党员访谈、“小火炬”临时党支部志愿服务等,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三是着力创新互动形式,开展“主题党日+业务研讨”,围绕学生就业、心理等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剖析;打造“冠军党员讲党课”品牌,以体育精神诠释党性修养,显著提升了学习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专抓规范,确保监督管理到位——以制度建设夯基,破解管理软化难题,筑牢组织保障力
支部针对制度执行不力、风险防控不足等问题,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要求细化为具体管理机制。一是严格组织生活,规范执行“三会一课”,确保记录详实、考勤严格,维护组织生活的严肃性。二是创新实施“党员亮牌+承诺书”机制,将党员身份与岗位职责亮出来,融入学风建设、就业服务等关键业务,并通过民主评议强化监督。三是系统构建“三张清单”体系,通过《党员履职负面清单》划明底线,通过《业务风险防控指引》覆盖12项关键环节,通过《学生诉求响应台账》实行限时办结,形成了全链条、闭环式的监督管理模式,为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纪律与制度保障。
专树典型,确保培养引领到位——以示范引领强能,破解动力不足难题,凝聚队伍向心力
支部着力破解典型选树“盆景化”、带动效应不强等问题,让榜样力量成为推动整体前进的“引擎”。一是选育“双带头人”,设立“党员先锋岗”,让政治强、业务精的党员成为思想政治与业务工作的“领头雁”。二是实施“青苗成长计划”,建立“1+2+N”传帮带机制,由支委联系青年党员,青年党员带动学生骨干,构建了梯队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链。三是打造“先锋示范”集群,涌现出全国志愿服务优秀个人、省市优秀团干部等先进典型;组建“红色导师团”年均带队“三下乡”,指导项目在“挑战杯”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实现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效应。
专攻难点,确保发展提升到位——以融合实践增效,破解业务瓶颈难题,提升发展驱动力
支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将党建力量精准切入学生工作的难点与堵点。一是深化“党企融合”,联合企业党组织开展“校园招聘直通车”、共建“校企党建联盟”,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发展优势。二是推进“思政破壁”攻坚,开发“爱我国防”“红色定向赛”等产品,打造“赛事思政课”“社区微党课”等场景,推动“大思政”格局落地生根。三是实施“数字学工”转型,建成智慧思政平台,生成《学生成长画像报告》,实现精准帮扶;推进“一站式”社区改革,设立“党员服务站”,打通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显著提升了育人效能与学生满意度。

通过“四专四到位”的系统实践,支部成功破解了融合难题、激活了队伍活力、促进了事业发展,形成了“党建引领业务、业务反哺党建”的良性循环。下一步,支部将继续深化这一路径探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成体经验”与“支部方案”。
作者:黄霞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