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万物并秀的季节,一场以由射洪市教育局主办的“探索综合实践领域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模型意识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育盛宴,在射洪四小知行讲堂隆重举行。
来自射洪市各个教育共同体的教师们齐聚一堂,展示四川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常态教学实践基地校在“综合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
活动主题:“一亿有多大”综合实践同课异构
“一亿有多大?”——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承载着对数量级的感知、对数学建模的探索,更蕴含着跨学科实践与思维进阶的无限可能。本次活动,通过“同课异构”的独特形式,欣赏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匠心诠释,感受数学与生活、实践与创新的交融,见证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真实落地。
“一沙一世界,一数一乾坤”老师们以生活为尺丈量了“一亿”的壮阔!
精彩瞬间
射洪一小,授课教师:兰茜
兰老师以跨学科“Amy”趣味开场,通过小组协作感悟“以小见大”,借助AI动态图对比,直观感受亿级的震撼!用 AI答疑巧融思政教育、落实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让数学扎根生活,让数感、量感与责任齐飞,让“做中学”落地有声!
射洪七小,授课教师:韩思贫
韩老师以多维度探究(时间、高度等)将抽象“1亿”转化为生活实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通过小组合作、“以小推大”策略培养推理能力;结合环保教育与微观科学,深化数感并拓展跨学科认知。
城西小学,授课教师:徐亮
徐老师通过"游戏激趣-猜想验证-建模推理"三阶探究路径,建构了超量级数感的认知图式。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去感悟,去触摸,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去讨论和表达,培养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构建由部分推算出整体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射洪五小,授课教师:李梦云
李老师从“地球妈妈的呼救”引入新课,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使本节课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再以“一亿张纸”为载体,先猜测,再小组合作制定方案、实验推理、动态对比,破解“一亿张纸”的“高度,长度,质量,面积”等,多角度感知大数,借“数感”推“量感”,用“量感”立“数感”。
射洪六小,授课教师:赵艳
赵老师首先带领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了一亿,把不易感受的一亿秒通过变换时间单位,变得容易感受了。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标准去数大数。基于这个学习经验,让孩子们自己确定探究方案、利用身边的实物去感受一亿张纸的高度,重量…整堂课渗透了“以标量众”的了解大数和感受大数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射洪四小,授课教师:李洋洋
李老师带领孩子们经历了一场从1到1亿的震撼之旅。课堂从1粒米,10粒米,100粒米的清晰感知……到1亿的庞大无法感知中,驱动任务。通过称重、时间换算、空间类比等多维体验,在实验与推算中轰然显现1亿的可感、可视!让抽象的数字“活”起来,学生亲历“小数量”到“超大量”的认知飞跃,真正感受“一亿”的震撼,让数感与量感扎根生活!
射洪二小,授课教师:汪玉林
汪老师学生经历通过测量较少事物数据从而推算较多事物数据的实践活动过程。在对不同材料、不同维度的研究中收集基本数据,同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中,经历从对1亿个物体的模糊感受,到跟身边熟悉事物的对比中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感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量感和推理意识。
专家点评
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高红霞
射洪一小党总支书记射洪市小学数学教研员黄三
两位专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活化、活动化与综合化、AI技术赋能、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对今天的七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殷切希望: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赋能,提升教学研究效率;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让深化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常态化,让孩子们真做,真思,真用,真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天的活动不仅是一场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共鸣。作为四川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常态化教学研究项目实践基地,射洪小数人将继续以“一亿”为舟,以“素养”为帆,在数学的海洋中继续破浪前行,让常态课堂绽放核心素养的璀璨光芒!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