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促进教育公平的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号召,湘潭大学“湘遇土苗实践队”于7月7日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洗车河镇,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党建带团建,引领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将美育资源送到乡村儿童身边,用音符架起城乡美育桥梁。在洗车河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协调和组织下,团队得以顺利开展富有创意的音乐教学,为当地孩子们打开艺术之门,播种美的种子。
志愿者讲解红色歌曲知识
当天恰逢“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在镇党委强调传承红色基因的背景下,团队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述了七七事变的相关历史,并由此引入了以“红色歌曲”为主题的音乐课。团队志愿者将红色歌曲划分为“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新时代”三个阶段,分别选取了对应的歌曲进行欣赏,并对其背后的故事和内涵进行了讲解。孩子们热情高涨,对于部分熟悉的歌曲自发地开始了合唱,对于不熟悉的歌曲也会认真地倾听志愿者老师的讲解。
趣味游戏热场
讲解完红色歌曲内涵与背景后,志愿者老师准备了“听歌识曲”等趣味小游戏,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激情。团队志愿者采用分组计分的方式,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游戏的比拼。孩子们积极参与,小组成员积极配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游戏环节结束后,志愿者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音阶训练进行简单的开嗓。稚嫩清脆的童声回荡在教室里,简单的旋律中迸发出孩子们学习歌曲的迫切。
志愿者进行手势舞教学
开嗓结束后,志愿者老师开始此次音乐课的主线教学任务。课前,团队志愿者综合歌曲内涵、演唱难度等多个角度,选择了《灯火里的中国》这首传唱度较为广泛的新时代红色歌曲进行教学。志愿者老师首先带领孩子们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后,开始歌曲歌唱及手势舞的教学。每个孩子都认真学习,在课程的最后,孩子们已经可以较为整齐地齐唱《灯火里的中国》并齐跳手势舞。
悠扬的旋律虽暂歇,但音乐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此次音乐支教活动,是湘潭大学“湘遇土苗”实践队响应国家号召,在洗车河镇党委政府搭建的平台上,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实践模式开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它不仅有效地丰富了当地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艺术素养和爱国情怀,更是高校学子在党组织引领下深入基层、服务乡村、贡献青春力量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在国家美育政策的持续滋养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与接力中,这些种子终将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每个孩子的艺术之花。(通讯员:冀欣 余周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