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踏遍山海学新知 厦大实践队威海行
2025-08-06 16:28: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登刘公岛感受历史的厚重、实地调研城市的精致脉络、体验锡镶等非遗民俗文化、联合社区开展美育小课堂……近日,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向威而行共绘山海”暑期社会实践队的13名师生走进威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同心共建精致城市”活动。

  在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厦门大学师生先后走进威海的镇街部门、街区小巷、基地场馆、项目现场等,深入了解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建设成果,感受“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独特魅力,参与城市微更新项目改造等实践活动。

  在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厦门大学师生漫步于甲午战争陈列馆,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北洋水师兵器、一页页泛黄的家书手札、一组组还原甲午海战场景的数字影像,将那段沉重而屈辱的历史生动呈现。大家将历史影像与今日威海对比,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的嘱托。“那些无声的照片和历史文物将那段无比沉重的记忆拉近到我的眼前。如今看向这片平静而安详的海面,更让我懂得了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激励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学生陈嘉骏说。这场跨越山海的实践之旅,让青年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思考着如何用所学所长担当青春责任。

  “甲午国殇,时刻警醒着我们广大青年学子勿忘国殇,吾辈自强。”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吴雅思表示,结合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做好专业学习与研究,挖掘数字媒体专业在激活城市潜力、传承文化脉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与多维路径,努力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刘公岛甲午战争陈列馆接受爱国教育。吴雅思 供图

  走进华夏城生态修复项目,曾经的44个巨大矿坑废墟已蜕变为5A级景区。师生们实地参观改造效果,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体验在精致城市发展思想指引下,华夏城取得的新变化。面对1227万棵植树修复的生态奇迹,师生们深受启发。厦门大学学生吴雅妮表示,她通过对比和亲眼见到的绿水青山,感觉非常震撼。绿色环保,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课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对她的启发就是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同时注重生态保护,未来在专业作业当中,她还将加入更多有关生态保护的内容。


图为实践队在华夏城生态修复园区践行“两山理论”。吴雅思供图

  在此基础上,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还深入城市一线:在网红地标火炬八街,与清华大学设计师李久太探讨“微更新”策略;在百年老街栖霞街,记录青砖灰瓦中的市井烟火。通过走访和对话商户,队员们提出街区导视优化、空间活化等方案,用设计思维助力“绣花式”城市治理。


图为实践队在规划展览馆参观。吴雅思 供图


图为队员们在省级非遗-锡镶工艺基地体验錾刻锡镶纹样,并将“精致城市”元素融入锡镶设计,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吴雅思 供图

图为实践队在孙家疃油画小镇开设美育课堂,通过画笔架起威海——厦门两座滨海城市的友谊桥梁。吴雅思供图

  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长城爱心大本营,实践队成员通过与残疾人面对面交流、开展鹅卵石绘画技巧培训,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架起高校学子与特殊群体之间沟通与关爱的桥梁。大学生志愿者还现场授课,从文创产品市场规模、设计特点、消费者需求等层面,分享对文创产品创作及推广的见解。

  “厦门大学学生创意与创新学院学子们的到来,给残疾人文创带来新的启发,让大家在原有‘鹅卵石文创梦’上再进一个阶梯,画出更好的画,做出更好的作品,创造更多的收入。”长城爱心大本营党委书记刘长城说。


图为实践队在长城大本营帮助残疾朋友进行鹅卵石文创绘制。吴雅思 供图

  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先进创意理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谈及将此次实践目的地选在威海,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党委副书记沈辛毅表示,是“奔”着威海精致、时尚的城市风情而来。威海不仅拥有千公里的山海景观,还集结了一批国际时尚元素,培育了贯通上下游的纺织服装及数字创意产业,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练兵场”。此次实践活动以城市为“课本”,推动“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筑牢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


图为实践队在刘公岛参访调研。吴雅思 供图

  在威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形成文创设计、微空间改造方案等多项成果,接下来,厦大创意与创新学院将继续通过实地调研、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将课本知识与各地特色相融合,将社会实践与爱国教育、专业提升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更好地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讯员 王钰淇 王建平 李文思 吕玥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