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2025年7月,兰州大学“星窗共读”教育关爱实践团前往山东省聊城市徐庄镇纸坊村,开展了为期24天的教育关爱社会实践。实践团立足乡村实际,创设“句读”自习室,通过系列特色课程与暖心陪伴,助力当地儿童拓展视野、丰富假期,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教育振兴。
实践伊始,团队与徐庄镇及纸坊村党支部负责人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现状与教育需求。基于调研,队员们将村文化活动中心精心改造为学习空间,布置图书角、悬挂励志横幅,为后续活动营造了温馨有序的环境。
图 1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干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的商讨。渠心慧 供图
“我们不仅要辅导作业,更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团队长表示。课业辅导中,志愿者们针对孩子们的知识薄弱点,运用实物演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辅导效果。五年级学生晓颖在志愿者帮助下,数学解题能力显著提高,“哥哥姐姐们讲题很有耐心,顺着他们的思路,感觉作业也不是很困难。”
为保证实践能顺利开展,志团队成员第一时间制定了课程表,秉持着丰富孩子假期、提高孩子综合素养的理念,课程覆盖着安全教育、科学启蒙、体育锻炼、趣味手工、课业辅导等多个方面。安全守护是成长的重要一环。实践团将安全教育设为必修课,通过现场演示与模拟操作,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及防溺水知识。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掌握了关键的自救互救技能。
图 2 图为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渠心慧 供图
科学实验课总是充满惊叹与好奇。鲁米诺试剂的幽蓝荧光、“火山爆发”实验的喷涌泡沫,一个个奇妙现象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热情。志愿者在操作中穿插原理讲解,引导他们观察记录,在心中播下探索未知的种子。
手工课上,创造力自由流淌。彩泥捏出戴墨镜的小鸭,红纸剪出对称的窗花,沙画填充出生动的动物世界。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不仅是动手能力的锻炼,更是想象力与自信心的绽放。
图 3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讲解科学实验原理。渠心慧 供图
实践末期举办的“星光游园会”集中展示了学习成果。科学展区、手工擂台、安全知识闯关等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也向村民展现了实践团的扎实工作。
实践成果不仅体现在知识传递上,更在于对孩子们精神世界的积极影响。通过系统性的陪伴与引导,许多内向的孩子逐渐敢于表达,对学习展现出更浓厚的兴趣。这种“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模式,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是高校学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纸坊村党支部蔚书记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新颖的知识和方法,更是一种可持续的教育理念示范,为我们今后的儿童工作提供了宝贵思路。”
于实践团成员而言,此次经历是一次深刻的国情认知与自我教育。他们将在校所学应用于真实社会场景,提升了沟通协作、解决问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图 4图为“星窗共读”实践团与纸坊村部分儿童合影。渠心慧 供图
展望未来,兰州大学“星窗共读”实践团计划将短期实践转化为长期赋能。团队已着手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包括定期线上课业辅导、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以及寒暑假常态化回访等,致力于形成“高校-乡村”持续联动的教育关爱模式。此次实践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兰州大学后续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借鉴,鼓励更多青年学子走进乡土中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慕康乐 谭林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