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7个植树节来临之际,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碳”索绿境科普团带着满袖绿意走进校园,以“人与森林的千年对话——植树节的文化传承与生态使命”为主题开展宣讲,用青春力量为天津工业大学附属小学的孩子们打开生态文明启蒙之窗。
“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宣讲伊始,科普团成员以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经典出发,从清明插柳讲到孙中山先生“植树救国”的远见卓识,生动讲述了植树节的起源。“猜猜这位‘绿色巨人’的战斗力如何?”随着主讲人抛出悬念,大屏幕亮出一棵50年树龄的生态价值清单:全年可释放价值31万元的氧气,足够200人自由呼吸;吸附的粉尘能装满3000个书包;它们是防风固沙的战士、物种庇护的港湾、碳循环的枢纽……礼堂化作绿色知识剧场,氛围热烈,同学们踊跃发问,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深化了对植树节所承载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
在探寻“植树密码”环节,小学生们通过实验互动,借助植物茎部“饮水奥秘”的奇妙展示与土壤“蓄水智慧”的深入探索,亲眼见证了植物汲取水分的生命奇迹,认识到土壤在滋养植被与维护生态平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后,同学们纷纷在“绿色行动”卡片上认真写下自己的环保计划和专属口号,写下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努力的承诺。
据悉,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持续搭建科普体系,深化和丰富宣讲内容和方式,通过“小手拉大手”方式,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播下“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的种子,也带动更多人投身绿色发展新风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