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共同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径,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2025年7月22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西北及东北地区2025年学术年会在乌鲁木齐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以“数智赋能 治理创新”为核心主题,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指导,CERNET主干网新疆地区(新疆大学)核心节点、CERNET主干网西安地区(西安交通大学)核心节点联合主办,新疆大学承办,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协办,大会汇聚了教育部、CERNET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的信息化负责人、疆内部分本科院校分管副校长及行业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旨在交流思想、启迪智慧、凝聚共识,共同探讨数智教育新路径,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数字化发展做出贡献。
会议主论坛由CERNET新疆地区网络中心节点主任吴向前主持。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沙吾列.依玛哈孜在会上致辞。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教授李星、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辛景民、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于游、东北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办公室主任于瑞云、华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架构师章根林、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CERNET长春节点主任车翔玖、新疆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计算机与数据中心主任禹龙做主旨报告,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祖伟做了技术报告。
会议伊始,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沙吾列·依玛哈孜致辞,代表学校欢迎与会领导及嘉宾。她指出,本次会议以“数智赋能 治理创新”为主题,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旨在探寻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多元路径。会议召开契合教育数字化发展脉搏,希望借这次机会积极学习前沿政策知识、分享实践经验案例。她还邀请各领导专家赴疆调研,为新疆教育数字化及“人工智能 + 教育”工作“精准把脉”,助力其跨越发展。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场技术轮回中的新机遇。”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CERNET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在主论坛的报告中,从历史维度深入剖析技术演进规律出发,着重就人工智能对互联网造成的挑战与带来的机遇,以及AI对科研和教育领域产生的多方面影响,进行了深刻阐述,引发全场深思。报告临近尾声,李星教授提到:“三十年前,我们怀揣着一个简单而美好的梦想,希望中国每个学生都能用上自己的计算机上互联网。如今,我们的新愿景是让中国每个学生能凭借自己的大模型联网交流,共同走向充满机会与希望的未来。”
西安交通大学辛景民做《走进人工智能》主题报告,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全球和中国的发展现状与战略布局,讲解了人工智能起源、概念与分类、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以及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自然语言、人工智能场景运用及引发的伦理道德。他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带来机遇与便利的同时,也涉及人工智能的哲学伦理,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其中的挑战与风险。
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于游作了题为《数智赋能一流大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他强调,数字化转型绝非单一环节的局部变革,而是一场需全校上下全面动员的系统工程。他指出,要以战略规划为根本指引、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以智能技术为发展方向,将数字化转型视为推动工作降本、提质、增效的难得契机。要着力构建跨区域互联专网,筑牢校园万物智联、业务无缝互通、数据治理赋能的坚实数字基座,全方位增强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大学治理效能提升的赋能作用,凭借高水平的网信工作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祖伟作了《筑牢教育数字化网络和安全底座》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CERNET服务国家战略、聚焦教育科研的三十年发展历程,以及赛尔网络推动科技产业融合,支撑教育数字化建设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广大高校对CERNET和赛尔网络的了解。
东北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办公室主任于瑞云作了《高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于瑞云结合东北大学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深入剖析了当前高校网络安全面临的复杂形势与诸多挑战,如数据泄露风险、网络攻击手段多样化等。他详细介绍了东北大学在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方面的创新举措,包括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技术防护手段、提升师生安全意识等。他呼吁“网络安全是一场持久战,没有一劳永逸的防护,只有常抓不懈的坚守”,这不仅为高校网络安全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也为推动高校信息化安全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与动力,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华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架构师章根林作了《AI+根技术赋能教育数智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他深度阐释了deepseek对教育行业的三大核心价值,为AI深度赋能教育按下“加速键”,推动教育智能化迈向新高度。围绕“人工智能 + 教育”战略,华为推出全场景1 + 3解决方案、数字化实训方案提供全栈ICT课程、产品和服务,AI智慧教学——构建校本知识中心及AI能力中心,为院校定制专属教学智能体。这一系列举措,为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可落地路径,助力院校高质量发展。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CERNET长春节点主任车翔玖作了《AI加速校园网络工程创新》主题报告。他指出,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慢思考与多模态成其标配,多领域正步入 AI 智能时代。但AI智能加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可信度”已然成为人工智能核心竞争指标。大模型带来信息丰富的同时,内容幻觉等噪声问题困扰用户,打造“高可信度大模型”刻不容缓。他还强调,智能技术的深度介入使教育领域范式变革加速,教育模式从“标准化流水线”向“个性化生态圈”转型,即将实现“千人一面”到“一人一策”跨越,这为教育未来发展开辟了新径。
新疆大学禹龙作了《新疆大学数智校园建设与应用探索》主题报告,她系统且深入地从设计数智化转型架构、构建“五横四纵”架构夯实建设根基,到算力、数据、AI 驱动场景化深度转型创新实践等七个方面,详细阐述新疆大学在数智校园建设与应用上的探索历程。报告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高校数智化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路径与宝贵经验,助力教育行业在数智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午的会议共设置了三个分论坛,分别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建设”“高校教育数字化提质增效”“网络安全筑牢高校建设”为主题展开研讨。来自相关领域的高校及企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有力推动了西北与东北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度交流与协同发展。会议成果对于两大地区全面、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具有积极意义,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领域深刻变革提供了坚实助力,营造了良好的交流合作氛围,有效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两大地区的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