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云南师范大学小语种人才培养初显成效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8-25

  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坚持“服务云南发展、服务国家大局”的定位和“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的战略,在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上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路子,形成了“云师大模式”。

  一是专业建设成体系、成规模。目前,学校已开设越南语、泰语、缅甸语、老挝语和柬埔寨语5个专业。学习东南亚语种的在校学生有2500人左右,包括东南亚语种专业学生、把东南亚语种作为第一和第二外语的学生、东南亚语种校级公选课学生以及东南亚合作项目学生,数量多、规模大,涉及面广。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和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4门专业课程被批准为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精品课程。学校现有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教师33人,外教4人,80%以上都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其中博士7人,副教授3人。已成功申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6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课题等科研项目6项,主编、参编东南亚南亚语种教材近10部。

  二是人才培养有创新、有平台。学校是国家级“面向东南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采用“2+1+1”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东南亚国家一流大学联合培养“东南亚语+英语+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已与东南亚各国20多所高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仅2013年,派出各专业学生438人到泰国、越南的8所高校进行为期1年的海外学习。2014年,将新增缅甸仰光大学、曼德勒外国语大学作为派出学生的合作院校。学校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搭建实习实践平台。与中豪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教学研究与实习基地,于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为东南亚语种专业学生,以及以东南亚语为第一外语的国贸、金融、旅管等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实践平台。

  三是综合集成有优势、有特色。学校充分利用有500多名东南亚留学生的优势,在教学上形成了中外学生互帮互学的模式。每半月组织一次东南亚语种角,为中外学生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文化活动平台。安排留学生进中国学生课堂助教活动,互为老师互为学生,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促成中外学生的学习对子、学习小组等,使互帮互学常态化。为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学校积极组织承办或参加各类东南亚南亚语种比赛,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如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演讲大赛,第一、二届云南省高校东南亚语演讲比赛,第二、三届“孔敬大学杯”泰语演讲大赛等,先后有8人获国家级奖项、28人获省级奖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