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普洱学院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
2025-05-01 00:38:00
普洱学院
作者:
  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说: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普洱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为指引,积极贯彻落实重要回信精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开展。“我们都是收信人!”收到总书记回信,学校师生备受鼓舞,纷纷在长卷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坚定承诺传承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续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普院故事。
2024年10月20日 普洱学院师生在我们都是收信人签字仪式上签字
宣讲中国理念传播中国声音
  1950年,云南普洱专区各族代表应邀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各族群众举行盟誓大会,以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立下誓词碑,表示“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48名各族代表在碑上签名。“这一段故事,我是在学校盟誓后代讲誓词碑故事的系列视频里了解的,现在视频已经发到第十五期,我每一期都会看。普洱学院22级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坝文迪表示。
  扎根祖国西南边疆的普洱学院始终秉承“国门大学”的责任与使命,积极整合资源,致力于向世界宣讲中国理念,传播中国声音。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与深刻意义,学校通过校园媒体平台推出了五语种讲述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的视频系列。该系列以汉语、英语、老语、泰语和缅语五种语言讲述誓词碑的故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这不仅让学校的留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其中,也增强了他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
  此外,普洱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小语种专业特色,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中老通”“中泰双语桥”“中英双语桥”“中缅双语桥”等,并推出相应的双语视频系列。这些内容围绕“向世界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这一主题,以“中文+”的互译传播方式,推动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与经济合作。随着普洱乃至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普洱学院在培养小语种人才的同时,为南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些跨文化传播和双语教育,学校积极推动各国间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力支撑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也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智力支撑。
  普洱学院将“我们都是收信人,我们都是续写者”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确保这一思想在学校上下形成广泛共识,并通过各项活动得以落实。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普洱学院党委书记胡国云率团赴泰国,访问了与学校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的泰国格乐大学和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等高校。在交流过程中,胡国云专门向师生宣讲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原文,并深入介绍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与深远意义。这些国际化交流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与泰国高校的合作,也向两所泰国高校友人展示了中国在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泰国格乐大学副校长素帕在听了胡国云的讲述后表示,对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深受感动,中国与澜湄流域国家的高水平合作也印证了团结共进发展的主题,希望两校互相支持,把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024年9月26日 胡国云在访问泰国友好高校期间宣讲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故
构建“宾弄赛嗨”民族团结品牌
  在傣族泼水节到来之际,普洱学院东区广场变身“水上乐园”,全校各族师生参与了一场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的校园泼水节文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传递着欢乐与热情。
2025年4月12日 普洱学院泼水节活动
  “这就是文化共融最美的样子!”普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险峰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缓解了学习压力,也为师生之间搭建起课堂之外的交流新天地。更重要的是,泼水节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为各民族的团结和谐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相互泼水祝福的过程中,大家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习俗,促进了交流与融合,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
  扎根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学院不仅致力于绘就一幅各族师生民族团结、共教共学、融合共兴的时代画卷,更要积极融入地方、服务区域发展。构建“宾弄赛嗨”民族团结品牌,正是学校“党建引领 石榴花开”工作的重点目标之一。
  “宾弄赛嗨”是傣语,意为“亲戚般的朋友”,也就是“我们都是兄弟”。这一表达在普洱广为流传,是普洱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互帮互助优良传统。普洱学院弘扬“宾弄赛嗨”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发展、培养实用人才的号召,自2023年10月起,陆续向江城、孟连两个边境县选派体育美育浸润帮扶支教师生团队,肩负起把体育、美育的精神传播到边境中小学校、传播给各民族师生的任务。同时,学校还开展了面向边境县新高考九门学科的“送教下乡”服务,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的教育帮扶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宾弄赛嗨”精神则是普洱地区民族互助、守望相助的生动写照。立足边疆,普洱学院不仅以教育帮扶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更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中积极作为。无论是作为挂钩帮扶单位对镇沅县联盟村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振兴方面的真情投入,还是为普洱市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提供的智力支持,学校始终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贡献智慧和力量,赢得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与此同时,普洱学院广大师生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无偿献血、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大型文旅活动等等,只要地方有需要,普洱学院志愿者的身影总是出现。他们成为普洱市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之一,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持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4月19日,一堂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现场教学课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举行,来自云南大学和普洱学院的师生共同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课后,一名云大学子以文寄情,创作《普洱学院赋》,表达对兄弟院校的由衷敬意;普洱学院学子随后提笔相和,撰写《感云大学友赋》热情回应,字里行间凝聚着两校因思政教育而激发出的思想共鸣与情感交融。
2025年4月19日 云大、普院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普洱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致力于挖掘和讲好普洱民族团结与红色历史的生动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谱写时代新篇章。学校长期围绕普洱民族关系、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普洱红色革命史等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学校绝版木刻思政课、民族啦啦操成为特色品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校内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博物馆、民族团结盟誓塔、“1314同心石”等标志性设施不仅是校园景区打卡点,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校内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
  普洱学院坚持用好“大思政课”这一平台,着力勾画民族“同心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构建点线面结合、全覆盖、立体化的教育实践体系,在寓教于乐中不断增强“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共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众多普院学子成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捍卫者。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普洱学院紧紧围绕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建设目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开放包容、团结拼搏、守边戍边”的精神内核深度融入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院篇章”。
来源:普洱学院

作者:梁荔 李其琛

编辑:高丹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