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商学院文法学院教师团队在近期举行的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表现卓越,三支参赛队伍凭借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功底,从全国顶尖高校选手中脱颖而出,共斩获国家级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这一成绩充分彰显了该校外语教师队伍的高水平专业素养和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的显著成效。
获奖团队创新实践了“基于情境(Situation-based)、任务驱动(Task-driven)、行动导向(Action-focused)、结果导向(Result-oriented)”的STAR教学模式,展现了云南工商学院教师锐意进取的教学风采。他们的成功经验,为锻造高质量课堂提供了宝贵借鉴:
特等奖团队(负责人:邰金侠):深研教材,赋能育人。该团队面对新挑战,采取了独特的选题策略,回归教学优势领域进行深度优化。其教学设计核心在于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对内容进行创造性“选改增”,巧妙融合中外元素。围绕“有效使用教材,讲述中国,沟通世界”的主题,团队聚焦三大目标:一是落实育人目标,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人才;二是立足专业特色,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能力,助力学生“理解中国、探索世界”并最终“讲述中国、沟通世界”;三是深度融合数智技术,创新使用数字教材与智能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评一体的教学新生态,精准达成教学目标。
一等奖团队(负责人:孙泉):回归本质,深度创新。该团队经历了从探索形式创新到聚焦教学内涵的深化认识过程。在实践中,他们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更加注重教学实效与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重新锚定课程目标与学生真实需求,系统梳理知识点难点和学生的核心困惑。通过研究前沿教学文献、借鉴优秀案例、开展跨学科教研以及与行业专家交流,确保教学内容紧贴实际应用。在技术应用上,团队探索“人机协同”模式,例如利用AI工具处理基础语法检查,使教师能更专注于教学逻辑构建与个性化指导,提升效率的同时保持师生互动温度。这一淬炼过程让团队深刻领悟到:真正的教学创新在于把握学科本质、洞察学生需求、回应时代发展,技术是赋能工具,而“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是根本。
一等奖团队(负责人:任丹):技术驱动,智慧育人。该团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新路径。他们打破传统教学设计框架,以教材为基础,依托AI技术构建智能化教学场景;创新重构POA教学模型,打造“驱动情境创设—智能工具促成—多元成果产出—动态数据评价”的教学闭环,实现全过程精准把控;创新融合专业知识与中国文化叙事,构建“知识传递+技能培养+价值塑造”的三螺旋教学模式。团队将AIGC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环节,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设计,实践“人机交互”的创新教学。团队负责人任丹强调:“教学是师生双向成长的过程。教师重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关注学生在理解深度、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上的全面提升。”
云南工商学院此次在全国性高水平教学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其长期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深耕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集中体现。邰金侠、孙泉、任丹三位老师领衔的团队,通过各自独特的路径——或深研教材精耕细作,或回归本质深度创新,或拥抱技术智慧赋能——共同诠释了新时代优秀教师的风采与担当。他们以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讲述中国”,以开拓创新的教育智慧“沟通世界”,在课堂上点亮学生心中的星火,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着坚实的师资力量。这些荣誉不仅是对获奖教师卓越能力的肯定,更是云南工商学院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与师资实力不断提升的有力证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