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开学典礼上,杭城各重高校长都说了啥?
2017-09-01 15:31: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杭州第二中学

  8月31日下午2点,杭二中滨江校区开学典礼在箴华音乐厅举行,主题是“杭二中,再出发”。

  仪式开始后,高一新生见识到了杭二中特有的新学期鸣钟仪式——第一声钟声献给伟大的中国,希望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第二声献给二中的老师,感谢老师的无私奉献;第三声献给二中全体同学,愿学生新学期取得更高的成就。

  高一(2)班的小茹说,她觉得这个鸣钟环节非常意义,作为一所名校,不仅要培养优秀学生,还要有家国情怀,“其实,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在各年级学生代表发言之后,全体新生跟读杭二中《赤子宣言》。

  杭二中《赤子宣言》

  “我们在此铭心相约:一切皆不能将我和祖国的命运分开,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是金钱,还是劳累。是为志。由此,我将发愤努力,上下求索,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是为行。直至民族复兴、天下大同、此心乃敢稍息。是为公。赤子之心,山川可鉴,谨此镌金刊石,以为共勉。”

  其实,早在仪式开始前一天,记者就听说今天开学典礼上要宣布一个重磅消息,那就是成立杭二中“两院”。到底是哪“两院”呢?典礼现场揭晓谜底。

  2017年是杭二中走向新高峰的一年。林欢、王准、王梓豪分别获得化学、物理、生物三块国际奥赛金牌,算上陈宇翔在高二时拿到的物理国际奥赛金牌,一届学生斩获4块奥赛金牌,得全国之最。这些“学霸”也多次成为记者新闻内容中的主角。同时,杭二中在国际八大科创类赛事均取得国内最好成绩,唱出“中国好声音”、展示“二中好力量”。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是我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当仁不让的核心任务。”据杭二中副校长陈钧介绍,近年来,二中的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两方面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因此,在此基础上,杭二中决定成立奥林匹克学院和求是创新学院。

  杭二中还表态,未来将不断探究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实现资源的最优化整合,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打造杭城教育的金名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杭州二中奥林匹克学院简介:

  1998年,吴欣安同学在第29届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荣获金牌,实现我校国际学科奥赛金牌零的突破。自此,二中学子斩获不断,十九年十一次报捷——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竞赛科目都捧回了金灿灿的金牌。

  多年来,二中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学科竞赛团队,逐步成为全国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强校。这一团队,传承的正是竺可桢先生倡导的“求是精神”——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以培养未来社会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为己任。

  因此,成立奥林匹克学院,是想搭建一个能更好地总结和发挥学科奥林匹克活动经验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让二中学科竞赛之路越走越宽,与高考相得益彰,互为支撑,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杭州二中求是创新学院简介:

  求是创新学院的前身是杭二中创新实验室,这是一个被誉为是二中最神秘和最高大上的地方。创新实验室建设以来,配套有五个社团:DI创客社,HII机器人社,E电子社和RC模型社及HTB课题研究社,一直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借着这个平台,同学们展示出了二中人的实力。近三年来,创新大赛成绩一直稳居浙江第一。

  而近年来,创新人才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同时,杭二中的教育国际化进入新的阶段,因此成立杭二中求是创新学院。

  所谓“求是”,意为追求真理,希望借助求是创新学院这个平台,同学们能学会求知,体会“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能学会担当,体会“公忠坚毅,天下己任”的爱国精神;能具备国际视野,体会“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

  杭二中新任校长尚可对此表示,2017年是杭二中的关键时期,在种种机遇之下,决定成立奥林匹克学院和求是创新学院。“二中‘两院’其实是个荣誉学院,是促进拔尖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好平台,同时,也是对钱学森之问做出了实践性的应答。”尚校长说,学校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二中学子走得更远,跑得更快,飞得更高。

  杭二中校长尚可开学致辞(节选)

  建设研究型高中——杭二中发展新愿景

  新的学期,新的学年,新的历史阶段已经来到。2017我们杭州二中需要再出发。2017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这一年,解放军建军90周年,这一年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这一年也是中国外交频繁胜利,大国地位凸显的一年,也是国内推进转型升级,关注民生,关注创新,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年。这一年的杭州,经历了G20峰会并成为万亿元GDP城市之后,趁势而上,确立了拥江发展的战略,确立了为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国际化名城而奋斗的目标。这一年的基础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试点浙江新高考方案。这一年的杭州二中更是凯歌高奏,捷报频传:这一年杭州二中考入清华北大51人,浙大分数线及以上的高校录取率超过60%,更有多名同学被海内外名校录取。7月份,相继获得了国际化学、物理、生物三块国际奥赛金牌,列2017全国之最,更以11块金牌总数位列浙江省第一,全国前列。信息学奥赛有四人入选集训队,生物奥赛也有一人入选国家集训队。8月,我们还获得了全国科创大赛一二等奖各一项,学校被评为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在全国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活动及省武术比赛中披金挂银,还入选了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更是成功承办了2017杭州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二中学生的表现赢得了赞誉,展现了风采。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欢欣鼓舞,都让我们信心百倍,都让我明白2017学年我们的再出发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

  二中不仅仅把学生送进大学,而是把大多数学生送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使其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二中不仅仅把学生送到大学门口,而是努力点燃其心中的火炬,照亮他一生的行程;二中不仅成为各类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沃土,而且成为了众多理科优异学生和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摇篮。

  杭州二中奥林匹克学院和杭州二中求是创新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了。学院的成立是在一大批拥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不断涌现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尝试并多方酝酿才正式成立的。它聚集了一大群优秀的,对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有扎实基础和浓厚兴趣的学生。

  通过这种学院的形式整合我们的创新实验室,整合我们的化学学科建设基地,创新实验基地以及“北大讲坛”等等资源。他是一个荣誉学院,代表一种引领,更代表一种育人模式。在这样的一种学院中,配备以创新性的研究型教师;建构选择性、研究性、学术性的课程;以及普及与拔尖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自主与引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独特而个性的管理方式,发挥学生群体共振共生效应,努力地开辟一条绿色通道,从而促进拔尖学生的快速成长。以此对“钱学森之问”做出一点实践性的应答。

  一句话,我们就是想搭建一个平台,让我们的学生走得更远,跑得更快,飞得更高。这应该是二中学生的科学院,这应该是二中学生的工程院,由此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许多路要走,但我们不会松懈。因为我们心中藏着一个远方,一个愿景——那就是把杭州二中建设成为有特色、富内涵、高品质的研究型高中。这样的一种研究型高中,它是一种“未来学校”,是一种精英学校。它是以创新性知识的学习和初步应用,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为高层次创新型精英人才奠基为目标,并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示范作用的精英高中。这里的创新性知识,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不是零散地、简单地、自发地培养,而是系统地、综合地、自觉地释放着独特的效能。而且是以为创新型人才的奠基为我们的神圣使命。

  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愿景,有我们的实践基础和有利因素。二中招生录取分数一直处于排头兵位置;二中高考高分数段的人数和高水平大学的录取人数处于领先地位;国际学科奥赛以及国内外各种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更是独步全省,全国领先。二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成长性更是被一流大学所赞赏和信任。浙江新高考方案下,二中学生选考理化的比例接近百分之九十。二中拥有培养研究性创新人才的成功案例,二中拥有一支创新型的指导教师团队,二中拥有部分学科创新实验室和基地等硬件条件,二中拥有宽厚、宽松、宽容,开放、开明、开化的成长环境,拥有哈佛峰会等国内外平台及众多国外友好学校等交流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二中有一种为创新拔尖人才而奠基的使命担当和文化自觉。

  古希腊柏拉图在自己所创办的学园中,常常和学生研究和探讨哲学、数学和天文等问题,研究性、学术性作为柏拉图学园的精神遗产而被继承。被大学继承,那就是研究型大学。我想,被中学继承必将成为中学研究型学校的灵魂表征。他无不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精英化和研究性的特征。并且对学术的坚守,对研究的推崇,以及对培育精英的追求才是区别于其他高中最独特的,最本质的特征。

  研究型高中的建设需要新型的教育者、新型的校园、新型的课程、新型的教学、新型的学校文化,尤其是课程。需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通课程体系,需要有国际课程体系,荣誉课程体系,以及实验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要体现学术的前沿性、研究性和创新性。要使我们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重选择,高素质,强潜能的体系;要使我们的教学体系逐步形成重自主,高立意,强素质的教学体系。当然,要完善研究型高中的自我认知和要素架构,逐步形成整体框架,固然有很多的路要走。但目标不一定是用来实现的,目标更多的是一种方向的引领。

  在实践探索中有一些是可以先行进行尝试的: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通课程体系中,相匹配的研究性教和学的模式构建,以及常态化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的体现。其次,以学生工程院和科学院为载体,逐步建构荣誉课程、实验课程和国际课程体系。逐步开展STEM课程,超越学科中心,增强课程的综合性。逐步加强主题学习研究,做中学等项目研究为特色的学习方式的改进。再次,要在实践中开发教师的内驱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意识和能力,形成学术型,研究性,国际化的师资团队。可以讲,研究型中学是“未来学校”,未来学校在未来,也在路上。

  当然,二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地方,还包括人文、艺术等领域的学习,促进学生用研究的视野和能力去发现和分析问题,用研究的素养使学生在生命教育学习、智力教育学习和灵魂教育学习上全面发展,培养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海纳百川的宽广心胸、勇往直前的奋斗意识。二中培养科学家,二中更培养具有学术素养和研究素养的多样化人才;二中培养科学家,但二中要培养的一定是具有人文气质,人文情怀,文理融通的现代的科学家。我们为此将上下求索,坚持不懈。

  同学们,老师们,没有一流的中学,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没有一流的研究型中学,也不可能有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没有一流的高中生,更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生,将来也就不可能有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研究型中学的建设任重道远,然心向往之。2017让我们怀揣这一梦想,让我们再次出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微信图片_2020102909440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