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波大学党委书记薛维海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大学三问
2018-09-14 08:50: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宁波大学党委书记 薛维海

  一、大学是什么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1088年,意大利创办的博洛尼亚大学,被公认为是最早成立的大学。从此以后,大学开始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

  (一)大学的功能

  1.大学具有四大功能。大学首先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创建,这是大学最古老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大学还逐渐演化出了其他三大功能,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大学承担的每一项功能,都堪称高尚而光荣,都会赢得社会的尊敬,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大学应坚守立德树人的正道,以育人为本,脱离了这一点,大学就不成为大学。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古今中外办教育,虽然认识各异,但在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

  3.宁波大学始终把学生摆在首位。我们认为,宁大只有源源不断地育好人才,才能为国家、为地方输送可靠的建设力量,学校存在的根本价值,也就能够得到彰显。我们办学,始终从育人的初心出发,大力培养五个层次的人才。

  第一,培养60分“合格”的学生。我指的合格,就是要求大家能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伦理规范,不做坏事,不危害社会。这是对同学们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培养70分“有技术”的学生。有技术,就是要能够具备一技之长,以技术求生存,靠技术安身立命、成家立业。同学们只要具备一技之长,就容易就业。我在这里所说的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学法律的能用法,学机械的能加工,学文学的能写作。

  第三,培养80分“能深造”的学生。能深造,就是大家以后要通过考研、考博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未来社会,知识只会越用越多、越用越深。一般来讲,占有更多知识的学生,将来会对社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培养90分的“杰出人才”。杰出人才,就是同学们以后能在社会上成功自主创业,或者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这类人才,在社会上是不多的,成长为这类人才,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有这种志向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关键就是要积累,把基础打扎实。

  第五,培养100分的“国家栋梁之才”。这主要指各领域、各行业中最高层次的顶尖人才。可以说,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卓越中的卓越,数量少之又少。做到这类人才,更是需要同学们长期积累,甚至是付诸一辈子的努力来完成。

  对于这五种层次的人才,不管培养哪一类,我们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的感恩文化贯穿其中,确保同学们既有本领、又有素质,既成才、又成人。

  (二)聚焦宁波大学

  1.办学概况

  宁波大学创建于1986年,由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目前正处在教学研究型大学阶段,未来将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转型。宁波大学占地3551亩,学校现有本科生1.6万多(不含独立学院),研究生6700多,留学生2600多(其中学历留学生大概1700人)。加上独立学院1万人,总的学生数是3.7万人左右,学校现有教职工2720余名。

  2.办学历程

  学校创建32年来,经历了两次发展转型。第一次转型是1986年到2000年左右,学校从一所新建大学,转型为综合性大学。第二次转型是2000年到现在这几年,学校从教学型大学,转型为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还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

  第一个高峰是1986年。邓小平、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心,包玉刚先生经费支持,5所顶尖大学的对口援建,学校的招生分数线很高,1992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招生录取院校。

  第二个高峰是1996年。三校合并后,学科门类达到9个,两年后的1998年,学校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

  第三个高峰就是现在。学校去年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进入了国家队。与前两次办学高峰相比,这次办学高峰,对学校声誉最大,为学校争取的办学资源最多。

  3.办学成就

  学校目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综合实力已稳居全国百强行列。学校拥有了以力学、水产、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整体实力列全国高校第21位、地方高校第1位。汇聚了一大批以院士顶尖人才为代表的一流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实现了国家科技三大奖的全面突破。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和科研成果,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优秀人才。

  4.办学未来

  学校已经谋划了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决定从现在到2030年,实现学校第三次发展转型。到那时,学校将从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为研究型大学。为了实现该目标,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2020年,高标准通过“双一流”考核;第二步是到2030年,整体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前50位,基本建设成“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二、为何读大学

  同学们为什么来读大学,我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些深入的思考。下面,我给同学们提出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读大学,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1.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历史际遇和使命

  1919年,于国家存亡之际,当时的青年愤然起身,叫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句唤醒了中华民族的口号;1981年燕园学子高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样响亮的话语。时至今日,我们国家正在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正在大步迈向新时代。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

  2.同学们将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北京大学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现在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这就意味着,同学们不但是现在的主力军,也是未来的主力军。

  3.新时代需要同学们奋发有为

  我们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但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新时代下,经济社会迈向高水平发展,还存着很多困难。最突出的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期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读大学的机会,不辱时代使命,争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学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锤炼自己。一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是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四是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二)读大学,是家庭期盼的需要

  1.中国家庭自古以读书为荣

  中国人从古至今重视学习和教育,我们父母都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学习能成就未来”。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就是这种传统的真实映射。

  2.父母为子女读书付出了艰辛努力

  从幼儿园到高考结束,父母为了供养儿女读书,付出的汗水、心血、担忧、金钱,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接到录取通知书,对于父母来说,是对他们多年付出的最好慰藉。这意味着父母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再多的苦、再多的累,也都是值得的!

  3.读大学意味着儿女将获得幸福生活

  每一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读大学,对于父母来说,就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有幸福的生活。我经常跟老师们、干部们讲,要爱生如子,道理很简单,因为孩子承载了父母的期盼和家庭的未来。

  (三)读大学,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1.读大学能够获得更多前沿知识

  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大学者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有句名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里,作者并不是想阐述水清的原因,而是抒发获取知识的感想:只有新知识、新观念源源不断地补充,才能使我们的知识体系不陈旧,思想观念不落后。大学是获取知识的理想场所。一是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前沿课程,这些课程,你们都可以去选择、去旁听。二是大学有图书馆、实验室,存储着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你们可以在那里获取想要的知识。三是大学还有许多知识渊博的院士、教授,你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得知识。

  2.读大学能够提升个人能力

  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不但需要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更需要能够应对问题的能力。在大学学习,同学们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始终把能力提升作为个人终身受用的本钱。提升能力,同学们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善于驾驭知识,也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地获取知识、组合知识乃至创造知识。能力的养成和提升,同学们可以在大学通过系统训练,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批判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3.读大学能够增强个人竞争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任何一个行业或部门,都有一套专门的话语体系。《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每天早晨都有一只羚羊醒来,它知道,一定要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就会被吃掉;同样是在同一片大草原上,每天早晨都有一头狮子醒来,它也知道,一定要扑上最慢的一只羚羊,否则就会饿死。

  这个故事说明,不论你是一头狮子或一只羚羊,当太阳升起,你最好快跑,而且羚羊和狮子都要具备超强的奔跑能力,都要跑得快,不要在竞争中做落后分子。社会竞争与自然竞争一样,都非常激烈。如果同学们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就很难立足。与以前阶段的学习相比,大学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专业化。同学们在大学都有一个对应的专业,掌握这个专业,需要大家俯下身子,认真在这个领域接受长期的训练,谙熟这种专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方法、专业能力,为自己立足社会赢得竞争优势。

  三、大学怎么读

  度过大学四年生活,大家要理清楚三个问题,一是大学应该怎么规划?二是大学应该怎么学习?三是大学应该怎么做人做事。

  (一)以规划引领方向

  规划大学生活,同学们应该学会乘势、借势、用势。乘势,就是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关注前所未有。同学们要乘这个势,自觉把大学期间的学习,上升到将来为国家做贡献的高度来认识。借势,就是同学们要想法设法借助学校提供各种学习条件和资源,来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用势,就是同学们要客观审视自己,充分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背景等条件,找准发展方向。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四个建议:

  1.坚持个人志向和国家需要相结合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个人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青年人志向与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巨大能量。”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宁波人院士石钟慈,他是中国计算数学家。他最初的研究领域是函数论研究,并不是计算数学。20世纪50年代初,计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还是零。1955年,计算技术被国家列入《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并决定让石钟慈院士攻关这个领域,他依然接受国家赋予的重任,转行投入计算数学领域,为中国的计算数学开疆辟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学们也要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祖国的需要当中来,做到志存高远。同时,大家还要把这种高远的志向,体现到脚踏实地的实干上来。通过勤奋努力,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人生事业。

  2.坚持独立选择和名师指点的结合

  学校确立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同学们在选专业、选课程、选导师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学校还建立了师生互动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有了导师的帮助,同学们可以更快地学会为自己的成长设定目标,可以更有效地学会在成才过程中作出选择,可以培养大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宁大,通过导师指点和个人奋斗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枚不胜举。比如,理学院罗文昌老师指导学生多次获得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建工学院蔡丽老师指导学生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

  3.坚持学有专长与博览群书的结合

  《颜氏家训》一书中提到,“求学之道,博专兼顾”。读书也是如此。“博”就是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从各学科、各类型的书籍中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建立起丰满而扎实的知识体系与认知基础。“专”则是要在某一特定学科或特定问题系统深入,精益求精,建立起精深、独到的认识。“博”是基础与前提,“专”则是深入与突破,两者缺一不可。

  大学期间,我期望同学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面,使自己具备实际需要的合理知识结构。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结合他本人的经历也曾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

  (二)以学法引领做法

  大学期间,学业仍是同学们的第一要务。同学们要掌握好适合大学的学习方法,保障完成学业。掌握方法,要在疑、问、思、辨、用、创六个方面下功夫。

  1.善疑

  任何学习都是从疑惑开始的,只有善疑的人,才会善学。可以说,有疑并解惑,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归宿。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对此曾说:“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另外,张载不仅强调在可疑处求疑,而且还强调“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2.善问

  有疑才会有问,多疑才会多问。我国把知识称之为学问,便足以看出“问”的重要性。关于问的意义,孔子主张身体力行地“每事问”、 “不耻下问”。《中庸》第二十章中还把审问作为学习的五个环节之一,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明清时期的王夫子也曾说:“善问善答,则学日进矣”。由此可见,他们都把“问”看作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学习进步的标志。

  3.善思

  要善于学习,还必须善于思考。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意思就是只有通过思维才能获得知识。朱熹则更明确地提出了“熟读精思”的原则,认为“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4.善辨

  辨就是辨别、辨明。它既是思维的过程,又是思维的结果。通过辨,可以反复验证思维过程中提出的多种假设,淘汰错误的,采用正确的,从而获得可靠的科学的结论。通过辨,可以使学习者形成明确的概念,掌握确切的知识。

  5.善用

  用即应用,就是运用所学得的知识去解答书面作业,去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曾说:“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可见,善用是善疑、善问、善思、善辨的最终落实。不能善用,前面的四个“善”都只是一句空话。因此,一个真正的善于学习者,就必须善于“学以致用”。

  6.善创

  创即创新、创造。善创体现在前五个环节中,都要求它们具有创新性。所谓“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以做人引领做事

  1.学会做人

  第一,要做诚实的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等珍贵的论点,都说明要想博取他人的信任,必须遵守诺言,待人诚心。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在社会诚信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同学们要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弘扬者、践行者,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二,要做合作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任何个人取得事业的成功,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更要靠与你一起奋斗的那个团队。同学们要珍惜别人在一起合作的机会,做到与人为善,能够原谅别人的不足,包容别人。

  第三,要做感恩的人。宁波大学由“宁波帮”捐资助建。最为直观的感受,大家走在校园,会发现几乎每一幢大楼都是以“宁波帮”人士的名字来命名。在他们的影响下,感恩文化已然成为宁波大学特有的精神底色。我希望,同学们来到宁大,要能延续这种文化。做到感恩,一是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今年刚毕业徐恬同学,是你们的师姐。她在校期间,通过开展志愿支教活动,使2000余名学生受益,目前在新疆开展服务西部工作。二是要情系母校发展。我们的杰出校友庞升东和叶建荣,为感恩母校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大家入学后,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是真诚图书馆,平均每天进入真诚图书馆有11048人次,这个图书馆就是庞升东校友捐资建立的。三是以感恩之心对待他人。今后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是遇到批评你的人,还是帮助你的人,都要常存感恩意识,做到心存善念。

  第四,要做健康的人。所谓健康,既包括心理健康,也包括身体健康。同学们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对锻炼、多健身,养成较好的身体素质,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2.学会做事

  第一,要胸襟开阔。凡事态度很重要。胸襟开阔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不管在大学,还是走向社会,做事仅有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做事,遇事要先考虑他人的感受、他人的想法,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

  第二,要认真负责。不论是自己选择的事情,还是他人交办的事情,都要认真去做,负责到底。不能马虎了事、随便应付、虎头蛇尾。

  第三,要管理好时间。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对于时间的安排,每个人却是不一样的。大家要学会管理时间。一是按照二八法则,花80%的时间做20%重要有意义的事情,不要什么事情都做,要专注于我们想做并且重要的事情。二是做事情分轻重缓急排序。三是学会利用碎片时间,积少成多;四是培养好习惯,做事尽量一步到位,不要拖拉。

  同学们,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未来的40年,正是你们奉献国家的大好时代,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时代不负大学的创新使命,把自己造就成为创新型人才,为新时代做出自己不平凡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在宁波大学,通过四年的努力都能成为非洲草原上跑得最快的羚羊和狮子!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