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健康门背后的教育温度 钱塘新区幸福河小学开学季挑战“健康门”
2021-03-10 10:2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昊昱 通讯员 汪兴者)在刚刚过去的开学季里,钱塘新区幸福河小学的挑战健康门创意引起全网热议。孩子们到底是穿过了小牛门?还是小马门?或是小象门?其实,热闹的背后,还有很多精彩暖心的故事。

  健康门的创意由来

  “亮眼控肥”是钱塘新区教卫局提出的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育人举措。幸福河小学更是将“一身好体魄”作为学校七大学科目标中的第一大目标。学校在上学期末就确定了本学期开学典礼以“健康”为主题,计划在开学第一天对全体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检测,以检验孩子们在寒假期间体重增长是否超标。

  老师们一直在反复讨论,如果仅仅是测量身高体重,孩子们不一定有太多的感觉。毕竟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数字代表的意义也不太懂。最好能有一种直观外显的体验方式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身材变化,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监测效果。通过不断的讨论、推演,最终学校想到了用身体穿过某个门洞,用自己的身体来直观地体验,这或许更有趣,也更有效。毕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身体的感觉比语言、数字要来得更加真实和贴切,这便是健康门的最初创意。

  确定健康门的尺寸

  确定好健康门的创意,接下来便是确定健康门的尺寸。怎样的尺寸才是最适切最精准的呢?老师们查询了相关资料,询问了专业人员,发现目前对于儿童生长发育只有身高体重的标准参考值,并没有侧身宽度的标准参考值。这样一来如何定标准、如何体现专业精准性成了一个难题。经过学校行政团队、医务室反复交流后,我们想到了去年每一位孩子都进了BMI值的测定,是否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寻找BMI值处于临界值的同学,测量该同学的尺寸,作为参考值,其他同学参照执行,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和参考性。

  测量方法:一面靠墙,一面用桌子或柜子等物体靠近,测量能让学生穿过的最小宽度。学校医务室杨雯文校医提供了正常与超重的临界值男女各1名学生,超重与肥胖临界值男女各1名学生,作为测量参考对象。同时考虑到天气温度等因素,开学礼当天学生统一穿冬季校服,相对平时衣服要厚一点。经过反复考究、精准测量后,最终确定18厘米以下为正常身材,18至21厘米为超重身材,21—25厘米为肥胖身材,25厘米以上为超肥胖身材。

  确定健康门的名称

  最后一步:确定健康门的名称。按照区级文件要求,学生的BMI值分为三个标准:正常、超重、肥胖。如果直接以正常、超重、肥胖来命名,似乎对超重、肥胖的孩子自尊心会有所影响,这样不太妥当。考虑到今年是牛年,牛气冲天,小牛代表着强壮结实,孩子们肯定会喜欢自己的身材能像小牛那样壮实。既然小牛代表着正常身材,那么超重身材我们考虑以小马命名,肥胖身材以小象命名,小牛、小马、小象三种动物可爱又有趣,比较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既含蓄地区分了三种身材,又能让孩子们欣然地接受自己的身材。

  至此,幸福健康门小牛门、小马门、小象门最终确定。

  健康门背后的暖心故事

  开学第一天,106班的大部分同学都自信满满地从“小牛门”穿梭而过,迎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轮到沈同学时,他犯难了,尽管上学期他跳绳从每分钟60下进步到了170下,但身上的“肉肉”仍然对他不离不弃。只见他小心翼翼地试试“小牛门”,过不去!挤挤“小马门”,也不行!最后只得选择小象门,勉强挤过去了。班里只有他一个人走小象门,低头看看自己的样子,沈同学倍感委屈,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徐小红老师见状连忙安慰:“没关系,你看你已经进步很大了,不是正在减吗?况且你个子很高啊,徐老师对你有信心.....”不过,不管怎么劝都无济于事,沈同学依然很伤心难过。

  这时,徐老师灵机一动说:“同学们,让徐老师也试试可以吗?”孩子们马上转移了注意力,欢呼道:“好的好的,老师您试试小牛门?”老师在孩子们眼里总是无所不能的。徐小红老师像沈同学那样,试试小牛门,挤不过;再拼命挤“小马门”,也不行!徐老师用余光看向沈同学,发现这家伙不哭了,正边擦干眼泪边看老师好戏呢。徐老师故作委屈,左挤右挤才勉强挤过“小象门”,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沈同学赶紧跑过来拉着徐小红老师的手乐道:“老师,原来您和我一样,也是小象身材呀。”终于找到同伴了,大家都笑得很灿烂开心。此时,德育处洪玉叶主任心领神会,也尝试从“小象门”穿过,沈同学笑得更开心了,发现小象身材的队伍更加壮大了。徐小红老师马上“卖萌”道:“沈同学,我都变成小象身材了,你可不可以陪我一起减肥呀?”他满心欢喜、脱口而出:“可以呀,可以啊,徐老师,我们一言为定。”拍掌之后,即成约定。午饭后,沈同学还对这份承诺念念不忘,主动跑到徐老师的办公室问:“徐老师,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明天如何?”“好的,那我们每天加40分钟锻炼时间吧”。

  教育的意义在于孩子们能真心投入,自发地去学习知识、养成习惯、形成品质。教育是一种影响,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学生的言行都能起到引导作用,德育无处不在。我们组织各类活动,初衷便是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经历,去体验去感知,经历即成长。让孩子幸福成长,是我们所有教育人的初心,也是教育的最大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981171 2021-02-28 19:59
微信图片_20210129134902 - 副本.jpg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3-09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