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实习记者 鲁少辛 通讯员 徐志斐)1月3日下午,“畅想亚运,畅享生活@未来”项目学习展示活动在杭州市茅以升实验学校阶梯教室举行。现场汇报或者展示学科项目化学习成果二十余项,比如“‘古时新裳 心连亚运’时装发布会”美术学科项目展示、“唱响亚运《这场盛会值得骄傲》”音乐学科项目展示、“喜迎亚运,追“球”梦想”体育学科项目展示等,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老师及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参与活动的领导、专家、教师为项目点赞、交流观点,为学科+项目式学习“增效”。
为未来而学 遇见更好的教育
聚焦杭州亚运热点,五年级同学在学习探索中,根据老师设计的驱动性问题链和任务链,在各学科中开展多元化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比如从数学的统计图学习,延伸到社区健身器材的统计与考察研究;从科学的实验设计,联结到足球场草坪与耐践踏的关系初探;从综合实践中走出课堂,对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进行探寻与思考,用健康生活联结亚运。
在学科的项目学习中,同学们也成为一个个小主播、小设计师和小制作人。从我会打球到我能看懂球,体育学科通过小主播的形式让同学们在浸润中理解竞技规则。从美术史的角度出发,以纹样设计为载体,将中国传统运动服装的演变、杭州文化的底蕴聚集在设计与创意中。围绕亚运的文化、精神、建筑等进行作词,全体五年级学生思维之精华凝练成亚运之歌,辅以编曲,他们骄傲唱响对亚运的期待等等,这些都将项目学习与学科有效联动,形成了集群式的项目化学习改革与探索的范式。
走进学校各个学科项目化学习,语文学习荡漾在文字中,向作家学习观察和表达“收集秋意的诗句”“跟着作家探访秋”“走进经典欣赏秋”“捕捉秋的讯息”“表达秋的心声”等六项活动的实施来完成“秋的联欢会”这个项目的学习;数学的不规则图形面积化身为《杭州市有多大?》的任务;校园里同学们二十四节气作品展现了美育成果;《社区健身器材研究考察》更是学生上下学途中就完成的有趣作业;学生在科学课学习声音的相关原理后,以乐器为载体,策划一场黄河流域各省风土的文化盛典,涵盖了多种学科素养……“双减”落地,为学生开展这样的项目化学习过程提供了时间的保障。学生在生活化、实践化、趣味化、个性化的项目化学习中,为未来赋能。
为成长而教 项目化学习升级迭代
学校关于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实践,至今已是第五季了。在前几季的活动中,项目学习从最初的校本桥梁文化探索走向了现实社会,经历了“STEM+”教育本土化实践,逐步向着项目化学习的实质靠近,从最初的关注项目要素设计与实施,到深入深度学习、真实性学习、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社会性成长等。双减之后,学校进一步思考如何有所创新和突破,将有效学习立足于课堂主阵地,在融合与拓展中走向与社会的衔接,让学生真实而充分地经历深度学习。
学校聚焦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关注项目化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希望借助全学科教学方式的新尝试。本季活动中,依托专家讲座、教学研究课、小课题研究等平台,通过有效衔接、融合、拓展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项目化的实施,项目学习之花在各学科绚烂绽放。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有多长?如何把我们的身体当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制作模型了解空气的特性……一个个趣味盎然的真实任务让学生的课堂更真、更活了,以新的教育学方式联动多学科,在常态化的课堂中进行变革,项目化学习为“双减”落地助力,为“提质”加码。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