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2浙江省项目化学习展示月首场项目共同体研讨活动在杭州市大禹路小学召开
2022-09-20 13:53: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占尘雪 通讯员 石美伦)9月19日下午,浙江省项目化学习展示月活动项目研究共同体研讨的首场活动在杭州市大禹路小学甲来路校区举行。杭州市大禹路小学副校长徐旭倩主持本次活动。

  活动分成四个篇章:回顾篇、研修篇、复盘篇和寄语篇。四个篇章的设计,以项目共同体的组建,研修历程以及研修成果为明线呈现共同体研修的“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讲述由“我”,到“我们”,再到“我们一起共成长”的教育共富故事,也蕴含着教师对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进阶过程。

  回顾篇:项目共同体的源起与回顾

  杭州市大禹路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一起用课本剧的方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了《校园球类收纳架设计》项目的设计初衷和项目推进过程。

  在课本剧的最后,杭州市大禹路小学陈伟泉校长向大家介绍了源项目开发的理念,以及学校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对课堂教学变革的促动作用,组建项目共同体对推广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意义。随后播放的《共同体的研修足迹》视频,向线上和线下老师们展现了由八所学校组建的项目共同体在五个月中开展的双线研修历程。

  研修篇:项目共同体的研修与辐射

  杭州市大禹路小学作为项目共同体的发起者和组织方,在这次共同体研修中做到充分的资源共享,组织了沙龙研讨和互助学习,积累了跨域校际研修的经验。

  杭州市大禹路小学科研室主任陈金冬老师从项目共同体的启动、研修与反思三个层面进行汇报。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共同体研修,共同体的老师们开拓了线上研修场,和线下实践场,通过云端望远镜,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双线融合研修,解决了共同体教师跨域大的问题。老师们设计了“141主题研修框架”,通过靶向阅读、微型讲座和研讨沙龙促进信息、经验以及认知资源的众筹。在项目实践中,通过同步微课堂和同步工作坊的方式促进老师们更好地开展了源项目的实践和迭代。

  项目共同体的加盟学校在共同体研修过程中也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深入的实践。

  杭州市拱墅区育才京杭小学陈佳静老师作了《聚焦项目化学习支架的5T校本实践》的观点交流,分享了京杭小学如何在“5T”的校本研修下推进项目化学习,并在这个框架下如何借助共同体和校本的资源开展《校园球类收纳架》项目实践和支架迭代研究。

  陈佳静老师为大家介绍了STWS工具表和IMR汇总表并结合实例讲解了使用方法,通过这两个支架工具帮助学生在考察环节中更有效地输入和输出信息,并对学习共同体的研讨方式、5T校本研修方式以及支架的设计进行了反思。

  东阳市南马镇防军小学的张俏婷老师作了《聚焦项目评价的校本实践探索》的观点交流,张老师所在的数学项目化团队借助共同体中的学习资源,参考项目共同体的研修方法,针对评价开展校本研修。

  团队从尝试推进项目却遇到困难、到项目评价的学习、到模仿设计再到量规的迭代优化,突破了项目难以落地的困难,实现了项目活动有序、学生学习主动性与专注度提升、学生思考深入化的效果,收获了对评价的意义、形式和评价的工具、评价设计原则的全新认识。

  复盘篇:项目共同体的复盘与深化

  项目共同体的老师们以圆桌沙龙的方式对共同体的研修及数学学科项目化学习进行了复盘。杭州市大禹路小学钱秀芬、杭州市临安区城北小学鲍灵燕、杭州市文溪小学程喆、宁波上海世外学校李燕、杭州市文新小学罗园园、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沈丹丹、东阳市南马镇防军小学张俏婷围绕“源项目的迭代与优化”及“项目共同体研修的复盘与深化”等问题各抒己见,探讨激烈。

  老师们就研修中共同关心的话题:项目化评价、支持性学教活动、项目化中数学思维的发展、共同体研修的深化等,结合共同体研究与项目化实践,和大家分享了心得体会,为数学学科项目化学习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样本,为共同体研修的持续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寄语篇:项目共同体研修的复盘与深化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平国强老师针对项目化学习方式以及共同体的研修进行了点评,总结出四个亮点。

  一是项目化学习是落实小学数学总目标的有效方式。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和方式不谋而合,优化了学教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校园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素养,完成从“解题”能力强蜕变成“解决问题”能力强的蜕变。二是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在《校园球类收纳架》这个项目中,通过器材室球类收纳的现状出发,抽象出几何问题,通过推理和运算的方式分析问题,用数据与模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量感及空间观念的发展。三是践行了新课标对数学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主题学习,学生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面对真问题,提升真能力。四是共同体研修的方式是亮点。通过项目众筹,可以把拥有共同想法、共同需求及共同疑问的学校和团队融合组成共同体。通过基于真实需求的云端研究,促进教师共同参与促进研修的高效能。

  平国强老师还为数学学科项目设计提出建议:老师们应从目标着手,进行逆向设计,关注数学的关键能力,提炼关键性问题,让问题更加聚焦数学,让项目中的数学味更浓。

  随后,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综合部副主任管光海博士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同时总结了本次研修共同体研讨活动的三个亮点:

  一是看到了源项目的价值。《校园球类收纳架设计》这个项目源于真实的校园生活情境,激发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且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了高阶学习。二是看见了学教方式的转变。教师借助支持性工具和评价量规,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三是看到了研修方式的变革。老师们基于共同愿景、基于问题解决的需求,借助项目共同体的资源,从项目化学习的新手逐步成为项目化学习的专家。

  最后,管博士对共同体的老师们提出了期待,希望共同体的老师们能够把共同体的研修方式迁移到学校中去,把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带到学校中去,推动学校项目化学习的发展。

  项目共同体的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迭代源项目,同时把源项目的经验迁移到其他的项目实践中,形成了系列的项目化成果。除了会场的展示,共同体的老师们还在场馆中展示了丰富的迭代案例和校本实践成果。场馆中的项目设计都与真实情境关联强,关注真问题真解决,培养学生创新性问题解决的能力。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综合部副主任管光海博士、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平国强,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汤珏弘,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学研究中心小学部主任许小娟、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学研究中心综合部主任高峰、项目共同体加盟学校校长及老师、杭州市各区县项目化教研员、西湖区中小学教学和师训校长参加了本次活动。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