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鲁少辛 通讯员 陈媚)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深化品质课堂教学,营造校际间教学研究、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12月11日下午,杭州市风华中学与风帆中学共同组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由阮婷玉老师执教《女娲造人》。阮老师通过“对话”女娲,认知想象--“对话”作者,升华想象--“对话”想象,创写实践三个环节,和707班的同学们一起理解神话,感悟神话,改编神话。她注重引导学生用概括性的文字梳理本文在原作基础上添补或丰富的内容。同时,提供范例引导学生剖析这些内容时如何彰显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让学生根据对女娲神力和人性的描写刻画,自主总结想象的特点。
第二节课由寿昕昀老师执教《女娲造人》。寿老师循循善诱,设计了“人眼中的神”和“神眼中的人”两个教学支架,借用《说文解字》和《山海经·大荒西经》中的文字,引导701班的同学们走进神话,探寻神话,思考神话,让学生们感受到神话虽是想象之作,也是人类的文明史,是诗意的表达。
第三节课,学校所有语文老师和风帆中学的语文老师们欢聚一堂各抒己见,一起评课、研课,碰撞出朵朵思维的火花。
两名老师都仔细研读了单元目标,根据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和能力提升点,都用到了快速默读和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都注重学生的合作分析,都抓住了“说也奇怪”这句话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想象力。风华中学的阮婷玉老师在上《女娲造人》时,设计了“与女娲对话”“与袁柯对话”两个教学支架,由浅入深,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力,又升华了学生对想象的理解。风帆中学的寿老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思考女娲形象特征,是因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与动物合二为一,力量才更威猛。同时还启发学生思考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中神话存在的价值。在两位老师比较阅读和高素养的引领下,学生架起了“知识”通往“素养”的桥梁。
初冬暖阳万物藏,岁月沉香悦时光。我们在时光里赶路,在教研中成长,此次活动让老师们教有所得,研有所获,圆满结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