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团队攻克高频电刀核心驱动技术难题 助力国产医疗器械迈向高端化
2025-05-06 11:16: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沈丹)近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自动化学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的学生研发团队成功攻克了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关键难题,自主研发出“智频灵动驱动器”。这一突破性成果有望打破国外在相关技术领域的长期垄断,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进口替代和智能化升级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破解行业瓶颈,开启国产电刀设备“精准超越”之路

  2023年,《“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智能医疗装备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然而,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长期以来面临着精准能量控制技术的瓶颈。传统电刀设备存在能量输出不稳定、组织响应滞后、切割精度不足、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甚至关键的能量控制算法仍依赖国外技术授权,严重制约了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王伟诚团队迎难而上,聚焦高频电刀的核心驱动装置,全力攻关“智频灵动智能能量平台”,通过自适应高频能量控制技术,为国产高端电刀设备实现“精准超越”。

  核心技术突破,开启新一代智能能量平台解决方案

  “智频灵动驱动器”项目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团队成员历经需求调查、技术攻关、样机制作和检测等多个阶段,成功攻克了高频能量精准调制与实时组织阻抗匹配等关键技术。该驱动器采用移相全桥ZVS技术、智能升压变频控制技术、多维度实时反馈技术等核心技术,实现了高能量转化效率、精准能量控制、医用级安全防护、高密度微型核芯架构和智能物联生态网络等多项先进功能。

  据团队负责人王伟诚介绍,其团队研发的这款多功率驱动器,核心突破在于创新性的多档智能调节系统。通过三大自主研发技术,实现了功率输出的精准分级控制——设备提供16档可调功率模式,每档调节精度达±0.5%,能够完美适配不同负载需求。“特别是采用的动态响应算法,使档位切换时间缩短至50ms以内,同时保持转换效率始终维持在95%以上。相比传统驱动器,我们的方案不仅将能效利用率提升了35%,还通过智能档位记忆功能,让设备操作更加便捷高效。”

  职教团队的创新力量,展现医工交叉领域的专业素养

  据介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这支学生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他们在项目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协同创新合力。团队成员不仅掌握了课堂之外的先进技术,更在研发过程中培养了迎难而上的科研精神。从驱动算法的反复优化到临床参数的精准调试,从硬件结构的迭代升级到安全标准的严格验证,同学们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和坚韧的毅力推进项目,充分展现了医工交叉领域研究者的专业素养。

  “我们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团队成员杨守矗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市场前景广阔,助力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升级

  “智频灵动驱动器”通过权威机构认证,其三大核心技术均为全国首创。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设备,具有多种输出模式、控制方式和安全保护功能,能够满足不同手术场景的需求。随着国内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智频灵动驱动器”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项目团队还积极探索市场推广和产业化路径。团队成员表示:“我们已经与多家医疗器械企业进行了初步对接,未来将通过技术授权、合作生产等方式,推动‘智频灵动驱动器’的广泛应用。我们相信,这一成果不仅将为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还将为国家的医疗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项目指导老师陈沉表示:“‘智频灵动驱动器’项目的成功研发,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团队在科研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将继续支持学生团队的科研创新活动,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智频灵动驱动器”的成功研发,不仅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团队在科研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一次生动实践。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的巨大潜力,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