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诸多专家学者齐聚浙大城院 这场研讨会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传播
2025-05-22 13:5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张丹)5月1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在浙大城市学院汇聚一堂,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传播”主题开展研讨,为推动浙江省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现场,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福轩,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建设情况、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规划,随后,与会专家聚焦国际传播、数字赋能、叙事创新与文旅开发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从地理学视角揭示了运河研究的全球战略价值,为文化遗产活化注入国家战略思维与学术范式革新动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主张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以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向世界展现中国运河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

  《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沈卫星提出打造“小而美”市井生活场景,吸引更多年轻人对运河文化的关注与传播。

  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艺术电影联盟主席、一级导演、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滕俊杰倡导推动“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尹鸿系统解构大运河文旅开发逻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从纪录片创意、制作与传播角度聚焦探索多元传播路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通过苏杭两地的大运河博物馆案例对比,强调了沉浸式体验与技术管理融合对工业遗址公园的活化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建议通过更多高质量的中、短视频加强运河文化的传播。

  “大运河文化研究已超越地域范畴,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浙大城市学院文明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在总结中指出,与会专家们所提出的“原真性研究体系”“传播链式转化”“国家战略支撑”等创新理念,为破解线性遗产保护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研讨会上,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转化中心、大运河水利遗产研究中心、大运河人文经济研究中心、大运河国际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员也从政策执行、技术应用、社会参与等实践维度提出了不少建议。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为浙江省大运河的“保护-活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这场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对话,不仅系统梳理了大运河文化当代发展的现实困境,更通过学术智慧与实践经验的碰撞,开辟了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新视野,对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与浙大城市学院文明与传播研究院共同举办。

  浙大城市学院宣传部、拱墅区大运办等相关负责人参会。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