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地下杭州的"安全密码":大学生暑期实践解码城市生命线
2025-07-09 09:20: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李朵)当你驾车穿越隧道时,可曾留意过两侧明亮的逃生指示灯?当地铁列车飞驰而过时,是否注意到站台隐藏的智能应急系统?漫步城市街头,能否辨识那些守护平安的人防标识?这些看似寻常的城市细节,实则是用科技与匠心编织的"隐形安全网"。

  近日,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专业视角,揭开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神秘面纱。团队先后调研了杭州庆春、博奥隧道监控中心、地铁水乡南站施工现场、三坝地铁站及人防、水利工程,通过实地考察、专业讲解与问卷调研,开展"杭州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智能安全运维及公众知晓度调研"活动,解码城市安全的"地下密码"。

  隧道智能运维:城市动脉的守护者

  实践首站,团队走进杭州两大城市动脉——庆春隧道与博奥隧道监控中心。透过数字化监控大屏,同学们系统学习了隧道智能运维体系。

  调查显示,全长4180米的庆春隧道与2771米的博奥隧道均采用江岸明挖暗埋与江底盾构复合结构,配备1套火灾报警系统、8扇人防防淹门、42处疏散逃生滑梯及数十个监控探头。

  在杭州市路桥集团项目经理王帆带领下,同学们深入隧道内部,实地考察消防水泵、射流风机和通风竖井等设施。最引人注目的是宽敞明亮的逃生通道,每隔50米设置的逃生滑梯尤为醒目。

  "我们定期开展隧道逃生演练,让市民了解火灾处理流程和智能交通应用。"王经理介绍,所有设备均由专业人员定期维护,确保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地铁建设:地下长城的科技密码

  在地铁12号线水乡南站施工现场,技术总工李洋向团队展示了地铁站的建造标准:18米深基坑采用609mm与800mm双规格钢管支撑,主体结构使用Φ32螺纹钢,1米厚底板远超民用建筑标准。这些数据背后,是地铁工程对安全性的极致追求。

  转战地铁2号线三坝站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重点解析了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与气体灭火系统构成的双重防护体系。FAS主机可实时联动站内设备,遇险情自动启动应急通道;气体灭火系统则借助光纤测温技术,实现对隧道火情的精准探测。

  水利工程:城市水脉的智慧守护

  在三堡排涝工程现场,这座装机容量13200千瓦、设计流量200m³/s的"城市水脉"令师生震撼。作为防洪排涝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它与钱塘江标准堤塘、千里清水河道共同构成城市防洪体系。

  在杭州水利科普馆,同学们通过丰富的展陈了解了从古代"堡防海潮"到现代水利工程的治水智慧。"以前只知道水利工程防洪排涝,没想到管理如此智能化。"智能建造专业王礼贤同学感叹道。现代水利工程运用自动化监测、远程控制等技术实现精准调度,展现了科技与工程的完美融合。

  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民生典范

  在四牌楼人防工程纳凉点,25℃的恒温环境印证着早期工程的建造品质。这座1974年建成的设施,如今转型为日均接待2000人次的惠民空间。

  同学们深入调研发现,杭州人防工程已实现从单一战备功能到惠民服务与国防教育融合发展的华丽转身。

  调研启示:安全意识的全面提升

  实践期间,团队在多个公共场所开展问卷调研,累计收集有效问卷1106份。"市民对地下工程认知度偏低,48%的人见过但不会使用应急装置。"带队教师朱萍指出。

  基于调研发现,同学们提出建立地下设施安全二维码系统、搭建城市地下空间综合运维平台等创新建议。

  此次实践形成技术笔记5万余字,调研成果将转化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公众教育手册》。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苏珊珊表示,学院将与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让青年智慧助力城市安全发展。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