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通讯员 李坤晟)7月12日,绍兴市柯桥区“驻村融治”标准体系发布会在浙江绍兴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现场,浙江警察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许韬分享了对标准化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的思考。
他表示,标准化建设对于基层治理意义重大,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柯桥区公安推出全国首个基层公安机关参与基层治理的地方标准,既是“十四五”收官之作,也是“十五五”开局之篇。
此次发布的《驻村融治管理与服务规范》是全国首个基层公安机关参与基层治理的地方标准,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和深化驻村指导员制度为主旨,聚焦社区民警驻村融入基层治理的核心要义,构建“五员五驻、五融五治”的工作框架,为公安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全面指南。
许韬认为,“驻村融治”工作标准化的努力可归纳为三点突破:一是强化四个导向、务求实效,坚持实战导向、问题导向、基层导向、效果导向,以是否有利于治理效能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指引,解决农村社区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民警困难挑战;二是强化战略生根、系统集成,以“八八战略”为遵循,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体推进公安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将基层警务标准化作为战略落地的突破口,推进社区警务规范化、社区治理制度化、基层发展有序化;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智慧治理,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建构智能治理新模式,破解网络数据不同源、信息整合不充分、平台系统不兼容等问题。
许韬指出,创新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三重变革:一是推动社区警务职能创新,从基层治理协同者、参与者向主动者、引领者转变,推动基层治理高效化、组织化、专业化,这是中国社区警务的重要实践创新;二是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以公安新质战斗力推动基层治理战斗力生成,构建基层治理良性互动生态,标准化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重要抓手,使国家权力意志和政治关怀顺利抵达基层,推动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三是推动“枫桥经验”实践创新,不断丰富内涵外延,在柯桥公安实践中体现鲜明,形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次重要拓展和实践创新。
在创新未来展望方面,许韬强调必须解决好五维平衡或五对关系:一是处理好原理论与方法论的关系,正本清源、锚定本质,坚持问题导向、参与式、数字化、系统性、评估反馈方法;二是处理好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多做加法提升服务资源,同时善做减法减少不必要干预、行政复杂性,实现安全与发展、底线与空间、效率与质量、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三是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治理注重适应性、差异化,全局谋划注重基础性、根本性、前瞻性,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现良性互动;四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标准需不断建构优化,聚焦长远、强化动态,将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理论,避免短期主义,坚持长期主义;五是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避免形式主义、痕迹主义,确保标准实效性,厘清专业化与标准化的关系,以形式推动内容、以内容优化形式。
许韬表示:“标准化建设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与有效路径,柯桥公安以‘驻村融治’标准化为突破口,持续探索警务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绍兴智慧、公安智慧。”
基层治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性和在地性。柯桥的实践印证了这一点:它将“枫桥经验”从理论转化为行动,将“警务驻村”升级为“融治共进”。通过深度挖掘本地治理基因,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形成从流量到留量、从短期治理到长期价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此次绍兴市柯桥区“驻村融治”标准体系发布会邀请来自政法、公安部门的嘉宾和专家,通过经验分享、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环节,共同探寻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