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占尘雪 通讯员 夏珍珍)当翼展约1.5米的线操纵模型飞机直冲20米高,看台上的师生都惊呆了,发出阵阵惊呼。
10月22日,杭州第十四中学教育集团第五十五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在上城区体育中心举行,前不久在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夺金的高一学生朱睿,以一场精彩的表演,尽显这个新兴运动的魅力。
两根钢丝绳操纵一架飞机,帅到“飞起”
上午,来自凤起校区、康桥校区和青山湖学校各年级的师生分别围绕“文化强国”“科技强国”“体育强国”的主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方阵展演,现场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浙江稠州金租男篮队长、前男篮国家队队员吴前的到来,让一众小粉丝兴奋不已。“希望能像他一样,站上更大的赛场。”校女篮队的池素素拿着签名篮球笑着说。
“看到同学们青春洋溢的样子,我想起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吴前被现场的氛围感染,他感慨道:“希望我的到来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动力,延续运动精神与十四中精神继续拼搏,也希望大家能在运动中体验快乐、收获健康。”
随后,朱睿的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了新高潮。只见他手握一个连接着两根约20米长钢丝线的手柄,以自己为圆心操控模型飞机,以每小时90至100公里的速度在空中潇洒盘旋。随着他有节奏地牵引,模型飞机陆续完成了平飞、过顶筋斗、倒飞等一系列标准动作。
最精彩也是最难的动作是“方块八字”和“四叶玫瑰”。朱睿通过精准的力度控制与牵引技巧,引导飞机精确走位,划出对称而流畅的曲线。
朱睿这次表演的是他参赛时的整套动作,所用的以红白蓝三色为主色调的模型飞机也是他的比赛用机,上面的五星红旗、“Zhu Rui”以及他的航协编号格外醒目。
整场表演持续6分钟,极具观赏性,成功抓住了看台上师生的眼球,让他们直呼:“这是真的帅到‘飞起’!”
表演结束后,朱睿向记者介绍起了自己的“伙伴”,“这是一架60级线操纵模型飞机,他的内部几乎是空的,只有一个位于重心位置的三角摇臂和连接升降舵的拉杆。所有的飞行姿态变化,都靠对这两根钢丝的操纵,而这正是这个项目的主要难点。”
无数次的重复,造就“人机合一”
今年10月初,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在北京举行,493支队伍近3000名选手齐聚。在这场高水平的角逐中,朱睿与来自育才中学的搭档金梓昊配合默契,在线操纵特技编队模型飞机(F2B-B.U18组)比赛中稳定发挥,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的编队飞行,最终斩获金牌。
朱睿坦言,知道夺冠的那一刻他非常激动,但对他来说,金牌只是一个目标,不是终点,“我还得继续训练,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这份清醒与从容,是漫长的训练岁月赋予他的。
朱睿与航模的缘分始于小学三年级。“当时觉得这个很帅,就主动报名了学校的社团。”他回忆道。他的启蒙老师也很快发现,这个孩子不仅上手快,更有一种难得的耐心与专注,而这正是这项运动最需要的品质之一。
光环背后,是让人难以想象的训练强度。自从初一加入市航模队以来,朱睿寒暑假的每一天和每个周末中的一天,都雷打不动地留给训练。为了避开刺眼的阳光,他常常凌晨四五点就到达训练场,练到上午十点稍作休整,下午三点又继续训练至晚上七点。如此高强度的节奏,他一坚持就是数年。
朱睿日常训练
“训练场上最磨人的就是重复,每天训练要消耗15到16块电池,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打磨、细微调整,这是对他专注力与毅力的双重考验。”朱睿的妈妈很是感慨。她常年陪伴儿子训练,亲眼见证他为一个动作反复练习、不断修正,哪怕手酸了也继续坚持,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尽管训练辛苦,但朱睿从未退缩。他坦言,心中的目标在持续推动他。从小学三年级与航模结缘,到初一入选市队,再到如今站上全国最高领奖台,朱睿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兴趣到专业的长跑。“把兴趣变成爱好,再把爱好变成专业,是一个等待花开的过程。”他总结说。
从小开花的“飞行梦”,将飞得更高
进入杭十四中后,朱睿面临新的挑战:高中课业压力加大,而他的训练量有增无减。“好在学校非常理解和支持我,老师们帮我做了很多协调。”朱睿对此满怀感激,并用出色的时间管理能力回报了这份信任。
据班主任康龙透露,朱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点子王”,不仅在专业训练中表现出刻苦认真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也深受师生喜爱,“可以说,老师们对朱睿是又爱又‘恨’,大家既欣赏他出色的专业成绩,又对他因训练偶尔耽误课程感到心疼。”
对于未来,这位高一学生目标明确:明年冲击全国赛个人项目金牌,并争取到参加世锦赛的资格,“目标是在世锦赛上为国争光”。
“借此次运动会为朱睿同学提供展示专业与风采的舞台,是为了与全校师生分享他荣获全国冠军的这份喜悦与荣光。”康龙表示,“同时,学校也希望借助这次展示,激发更多同学对航模等科技活动与各类体育项目的兴趣,鼓励同学们多元发展、个性成长。”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