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重庆理工大学“三下乡”:青春足迹遍洒巴渝大地,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2025-07-21 16:25:00
重庆理工大学

  七月盛夏,重庆理工大学的学子们满怀热情,奔赴巴渝大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青春的足迹丈量乡村振兴之路,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在实践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触摸兵工精神:毫厘之间见匠心

  7月9日,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少年AI智能素养提升”实践服务团师生,走进中国船舶集团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开展“数字工匠”主题实践活动。这家老牌军工企业,通过“车间课堂”为青年学子们开启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国情教育课。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子们亲身体验了“0.01毫米”的极限精度要求,感受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们以数字化思维为老厂赋能,让兵工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科技赋能产业:光纤光谱“慧眼”识酒香

  7月9日,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带着自主研发的光电检测设备,走进重庆江记酒庄,以光纤光谱技术为这家传统酒企装上“防污慧眼”,助力其智能化转型。

  在手工精酿车间,科研团队展示了如何利用光纤光谱技术,快速精准地“捕捉”酿酒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隐患。此次实践活动,是重庆理工大学“三下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学生们通过参与设备调试、数据采集及工艺分析,深入了解酿酒行业的实际需求;酒庄的实践经验也反哺科研创新,促进了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和便携式检测模块的优化。

  普法乡村行:车载法庭送法下乡暖民心

  清脆的汽车鸣笛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7月8日,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的学子们,联动江津区人民法院,将“车载法庭”开进了先锋镇保坪村的“讲理坝”,以模拟法庭的形式为村民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为了让厚厚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实践团师生们反复钻研案例,将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成乡亲们能听得懂的“大白话”。江津法院法官担任模拟法庭的审判长、审判员和书记员,模拟了一起民间借贷的民事纠纷案件。庭审过程严格依照法律和法院程序,控辩有序,环环相扣,让村民们身临其境地了解了案件审理流程和法治理念。

  助力乡村振兴:电商直播、田野课堂谱新篇

  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师生们深入奉节县大树镇乡村,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开展电商直播,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架起乡村与市场的桥梁。

  在槽木村,实践团成员变身网络主播,将营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直播倾情推广当地的“夔山理”老鹰茶、蜂蜜、甜玉米、脆李等特色农产品,用数字化手段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架起了乡村与市场的联结桥梁。

  他们还走进田间地头,在脆李树下、羊圈旁开设“田野课堂”,用脚步丈量乡村,用知识服务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同学们穿梭于现代化生产线和古老的茶树之间,感受着一杯好茶背后的传承与创新。智能设备和百年老茶树,无声地诉说着乡村产业的发展历程。

  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重庆理工大学的学子们将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基层一线贡献青春力量。他们用科技赋能产业,用法律守护民生,用智慧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和时代风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