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全国职业院校校歌展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2021-11-03 09:44:00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标识码为:4150012607),前身是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由长安、江陵、嘉陵、建设、长江、望江、西车、泸化等八所职大组成,始建于1971年。2003年在重庆兵工职大的基础上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9年5月27日,教育部正式下文(教发函〔2019〕36号),批准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本科)正式更名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从2019年起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

  学校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高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十大办学特色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中国双创典型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单位”“重庆市就业先进集体”。

  学校位于重庆西部新区——璧山,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依山而建,环境优雅,风景秀丽,建筑气势恢宏,教学设施完备,实训中心规模宏大,学生宿舍、体育场所、生活服务中心一应俱全,是宜居宜行宜学的优质校园。

  学校在50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源于兵工、军校融合、服务国防”“对接产业、智能制造、优势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开设覆盖机电、车辆、建筑、工商、艺术等学科门类的职业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41个。现有在校生19000余人。

  学校实验实训中心下设机械工程中心、中德汽车工程中心、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虚拟仿真教学实训中心,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25个,其中校外顶岗实习基地66个。学校馆藏纸本和电子图书合计近138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662人,其中专任教师55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80人,占专任教师的32.43%;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266人,占专任教师的47.93%;“双师型”教师233人,占专业教师的53.2%。

  学校下设有机械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士官生学院、儿童发展与健康管理学院、数字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

  学校积极响应十九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号召,开放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育人平台。学校通过“联合定制培养方案”“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培养”“产学研交流”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的校企合作。与港务集团、京东方、长安、长江电工、东风小康、中汽西南、众泰、新龙湖等200多家企业合作,涉及国企、央企、兵企、民企、中外合资企业等类型的企业。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

  作为全国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坚持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全面推进职业本科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努力提升职业本科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为重庆乃至全国培养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校徽、校训、校歌

  校徽:学校校徽由校名、标志、建校年份及英文组成。标志由Chinasouth(中国 南方)的首字缩写CS组合,源于西南兵工的文化传承。“1971”,源于学校建校历史可追溯到至1971年。标志整体造型呈椭圆,象征车轮,造型简洁、庄重典雅、朴素大方,富有美感。

  为便于设计转换,应用于相关指示标牌、办公用品、宣传用品、服饰、印刷品等,校徽(校标)共有圆形版和横版(校名中英文组成)两个版本,主题构成相同。校名使用的字体为“汉鼎繁颜体”,整体具有高辨识度,形式上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表现力,易于制作。

  Chongq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ofMechatronics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简称:“重庆机电大学”或“机电大学”。

  校训:校训“在这里只有我们,没有我”,是2008年底由学校终身荣誉院长刘兴鼎教授提出。刘兴鼎教授自2005年担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以来,他以卓越的眼界和魄力领航治校,组建了具有深厚兵工和高校教育背景的领导班子,提出了“在这里只有我们,没有我。”的校训,制定并实施了“德为根、人为本、和为贵、能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校训彰显了五种精神: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克己为公、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遵纪有礼、诚信宽厚的人文精神;不畏艰险、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的尚学精神。

  校歌:《我们》

  作词:冯小红

  作曲:曹明辉

  我们仰慕高山,我们赞叹大海;

  我们憧憬山的雄壮,我们渴望海的澎湃;

  我们嘉陵长江,江滨相聚;

  我们缙云歌乐,山上抒怀;

  我们创业艰辛,步履豪迈;

  我们就学路远,永不言败;

  我们机电人(哦,机电人),

  秉训精业,时不我待。

  我们仰慕高山,我们赞叹大海;

  我们憧憬山的雄壮,我们渴望海的澎湃;

  我们恰如温馨,温馨一家;

  我们铸成好钢,好钢一块;

  我们无限忠诚,传递真爱;

  我们仁者良知,无愧时代;

  我们机电人(哦,机电人),

  振兴中华,敢于担待。

  我们身上流淌那兵工的血液,我们心灵饱含那感恩的情怀;

  学习前辈,继往开来;报效社会,生命多彩;

  勇攀高峰,风景无限,品味成功,壮哉美哉。

  啦……啦……啦……

  品味成功,壮哉美哉,啊……

  校歌《我们》结合学校的校训:“在这里,只有我们,没有我。”用校歌唱响这里的我们,唱出我们的精气神是我们的宗旨和期许。

  歌词道出了学校的历史渊源(兵工血脉)、描绘了学校的大致方位(嘉陵、长江江滨)、介绍了学校的两个校区(缙云山下的璧山校区、歌乐山上的天池校区(2006年—2010年))。机电人志存高远(高山、大海寓指)、团结进取(我们恰如温馨一家,我们铸成好钢一块。)机电人无限忠诚、心怀感恩。歌词以两段的形式,从精业和报国两个方面阐述。

  第一段在事业和学业中,我们机电人秉训精业,时不我待;

  第二段在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上,我们机电人振兴中华,敢于担待。

  歌词结尾:学习前辈,继往开来;在报效社会中追求生命的多姿多彩;不畏高峰,勇于攀登,在那险峰欣赏无限的风景;品味成功,壮哉美哉。这就是我们机电人! 壮哉美哉!

  校歌展示了全校师生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歌曲篇幅恰当,歌词整体简洁明快,内涵丰富,寓意深长。曹明辉教授的谱曲旋律优美,流畅动听,富有时代感、节奏感,富有感染力。

  词作者简介:冯小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纪委书记,兼任工会主席。重庆大学硕士,西南大学在读博士;曾先后到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参加教育高层次人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卓越校长、高等院校领导干部培训班。

 

 词作者

  2007年至今,就职于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先后担任人事处处长、组织部部长、校长助理、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副校长等职务。多次获得重庆市教育系统人事工作、人才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近三年,发表论文8篇(独作或第一作者),其中外文期刊1篇、CSSCI期刊录用1篇。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调研项目1项、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1项、重庆市2018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全国职业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1项;主研重庆市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1项、重庆市2011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分别排名主研第一、第三。

  曲作者简介:曹明辉,原重庆市文化局艺术馆作曲辅导干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员,执著追求创作30多年,一大批作品获得全国和省级奖项。《三峡的浪花》获原文化部创作金奖和辅导金奖,被选入2004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100首爱国主义教育推荐歌曲;2005年获歌曲晨钟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少儿合唱节小云雀奖;2008年2月29日,重庆市小主人合唱团被邀请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其中演唱了《三峡的浪花》和改编成大合唱的《祝福重庆》;《青春红岩》2005年被中国音协推荐为100首少儿新歌;《背起三峡闯天下》获2007年中国职工艺术节创作类最高奖项;舞蹈《苗歌》获2002年创作银奖。

 曲作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