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6日,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互联网信息学院中华文脉传承团开展了以“老山城新重庆・社区记忆智传 ——AI 赋能巴渝文化数字化新生”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学子们以青春之力挖掘文化根脉,用创新之策激活历史记忆,让巴渝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彩。
7月4日,团队首站走进管家巷,触摸古墙石板间的岁月痕迹;继而探访三峡博物馆与重庆社会大学旧址,在文物与史料中追溯巴渝文化源流,明确青年传承使命。珍贵的馆藏文物、厚重的革命历史,让成员们深刻体悟到文化传承的时代重量。
7月5日,十八梯的青石板路上留下了实践团的足迹。成员们与商户促膝长谈老巷变迁,向游客解读吊脚楼风情,为外国友人讲述从商贸要道到文化地标的演变历程。在多元对话中,巴渝文化的鲜活生命力愈发清晰,传承责任在青年心中愈发沉实。
7月6日,团队双线并行,一边与街头“棒棒军”深入交流,感受老重庆人坚韧不拔的山城精神;一边走进涂鸦街,以画笔融合巴渝风情与青春创意,让传统记忆在潮流表达中焕新。次日,成员们又来到凉亭子社区养老服务站,为老人宣讲防诈骗知识、清扫屋舍,在关爱中聆听老党员的奋斗故事,从生活肌理中打捞文化记忆。
从博物馆的文明密码到社区的烟火日常,实践团完成了从“触摸历史”到 “读懂生活”的蜕变。这些青年正以学识为笔、创新为墨,将巴渝文脉融入数字时代,在传承长卷上书写青春注脚,让中华文化在代际接力中生生不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