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语四六级备考:名师卢根教你冲刺完形和作文

http://en.jybest.cn  新东方    2012-05-22    

 

  特别提醒:科学填报志愿比取得好成绩更加重要。考试结束了,尽快估分选大学、确定志愿吧。请点击这里,帮你解决!

  中国教育在线讯 6月16日,2012年四六级考试将准时开考。现在,距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助力同学们的复习过程,增进同学们对于四、六级考试题型、应试方法的了解把握,帮助同学们获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近日,几位长年奋斗在四、六级复习辅导一线的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了专访,为同学们在复习冲刺阶段指点迷津。
  卢根,四六级综合等课程主讲教师。现任项目主管、集团教学培训师、招聘经理。用数学专业的缜密结合英文语言的深厚,编织流畅完整的词汇网络。提倡用科学的方式记忆词汇,突破考试!
  制胜法宝:能力加技巧
  "很多学生在临近考试的时候都纷纷问我:老师,四、六级阅读有什么技巧可以帮助提高分数?相信这也是即将面临考试的考生们急切想知道的,其实,技巧不是重点,关键的还是能力。"面对记者的采访,卢根老师一语击中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临考一个月复习一定要注重能力和技巧的结合,若只空有技巧没有能力是没有用的,只有积攒了能力,掌握科学合理的技巧才会帮助我们提高分数。
  提高能力:选择难度大与四六的文章精听精读
  考前一个月,卢根老师仍建议同学们适当的增加能力方面的练习,即精听精读一部分文章,10至20篇即可。文章难度最好高于四、六级文章难度。卢根老师根据多年四、六级一线教学的经验总结,大多数同学存在的问题是喜欢读自己能读的懂得文章,这样是不行的。要想能力有实际的提高就要读篇幅相对较长,有一定生词的文章,做到精听精读,吃透句子。
  技巧运用:做题先后有讲究,即要瞻前又要顾后
  卢根老师认为,从命题题型和考察点来看,近两年的四、六级完形难度没有太大的变化,抓准规律,适当运用技巧,准备四、六级完形可以得心应手。
  "完形填空部分,抓住这一句话就可以了,就是做题有先后,有些题先做有些题后做。整体说来,能先做的题目就是介词题、较简单的高中词汇题、以及文章前三道题。这都比较容易,介词题考得就是固定搭配,形近词的题单词含义相差很大,所以一般也比较好做,高中词题基本上看选项就能做出来,所以这些题目都可以先做。而副词题、连词题都可以后做。副词题涉及到句子的状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不是很大,可先跳过它,等先做的题目完成后再回头做副词题目。连词题涉及到句子的逻辑关系,所以放到最后做影响也不大。"
  卢根老师特别强调完形填空整体来说就是考察学生瞻前顾后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按照正常的办法,从头做到尾的话,很容易就做错。所以在做题的时候不仅要从前文给出的信息中推断答案,更要学会根据下文的描述里选择答案。
  写作正确审题最重要 三段式内容详略要得当
  卢根老师认为四、六级写作审题一定要准确,看准题目要求。卢根老师分析6月份写作部分很有可能还是新题型,新题型要求学生写一个带有散文性质的议论文。不管怎么改变,作文的三段式结构是不变的。第一段要总说,题目会要求考生评论一下作者的某句话,抄上作者的那句话,然后适当的写几句评论;第二段一定是自己构造的观点,篇幅通常也是三段中最长的;最后一段是总结,概述一、两句话即可。
  由于近几年高分作中模板句的使用越来越少,所以卢根老师建议学生从具体的某一个句子出发,做到这对句子"换"、"加"、"改"即可。"换"就是换词,把简单的单词换成复杂的词;"加"就是给写得句子加一些成分,如名词前面加一个定语或从句,写到句子加一个副词或是主语的同位语等;"改"就是改句型,像普通的句子改成倒装句,状语从句改成非谓语动词作状语,定语从句改成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综合运用上面的方法,作文的句型就会显得多变一些,也更容易得高分。
  立足真题 适当模考
  卢根老师特别强调不管是完形复习还是写作复习都要立足真题,把真题精练精做,找准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一定量的模考也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模考的频率和试题的质量。

如有相关问题,可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外语电子周刊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