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循迹闽山闽水践廉洁初心,笃学知行促行担金融使命   ——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师生赴漳州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17 11:03:00
福建江夏学院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闽山闽水间的生动实践,2025年7月11日至13日,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寻迹东山,金廉筑梦”实践队在老师们带领下深入漳州各地,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场馆街巷,在行走中聆听时代脉搏,在实践中筑牢廉洁自律思想根基。这场“行走的思政课”,以金融惠民的实效、侨批文化的根脉、拼搏奋进的精神、忠诚为民的情怀、乡村振兴的成果、廉洁自律的谷文昌精神为鲜活教材,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成长养分与前行力量。
普惠金融“实践课”:看金融活水如何润泽民生
  实践队走进银行。福建龙海泰隆村镇银行党支部书记、副行长陈龙生以“四评四表,两有一无”的创新评价体系为案例,详细讲解银行如何以“滴灌”之势精准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成为激活区域实体经济“毛细血管”的关键力量,东山农信联社陈城信用社构建“信用社+村支部+金融助理”服务新模式,让金融服务深度融入澳角村乡村振兴经济建设大发展中,实现了传统产业到新兴业态的转变飞跃。这堂生动的“金融惠民实践课”,让“普惠金融”四个字从课本走向现实,印刻在师生心中。
侨批文化“历史课”:一纸侨批里的家国大义
  漳州古城侨批馆内一张张泛黄的侨批,成了“行走的思政课”最厚重的教材。队员们驻足于馆藏珍品前,听讲解员讲述海外侨胞在抗战时期汇款支援祖国、新中国成立后回乡投资建设的故事。从革命年代的舍生取义到改革时期的倾情奉献,侨批里的家国情怀穿越百年依然滚烫,让师生深刻体会到:爱国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
女排精神“励志课”:竹棚里长出的拼搏密码
  “滚一身泥,磨几层皮”——漳州女排精神博物馆的标语,揭开了“行走的思政课”最振奋的篇章。队员们触摸着竹棚训练馆的旧木板,看着女排姑娘们带血的护腕和磨破的球鞋,再对比墙上“五连冠”的荣耀时刻,瞬间读懂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内核。“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有希望。”带队老师的感慨引发共鸣。这堂课没有说教,却让“奋斗”二字变得可触可感,激励着青年学子在人生赛场上敢打敢拼、永不言弃。
忠诚为民“初心课”:110报警台后的责任担当
  漳州110事迹展示馆里,一组组数据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掷地有声:接处警93万余起、办实事近40万件、挽回损失2.5亿元…… “深夜护送迷路老人回家”“暴雨中转移被困群众”的日常、“一分钟响应”的速度、馆内悬挂的700多面锦旗,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刻理解了“人民公安为人民”不是口号,而是365天、24小时的坚守。参观最后,组织员熊昌茂老师带领党员队员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夯实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之基。“快速反应”背后是“群众至上”的理念,“热情服务”深处是“忠诚履职”的担当——这堂关于“初心”的课,让师生对“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乡村振兴“发展课”:东山巨变里的绿色答卷
  东山岛的山海之间,一堂关于“发展与生态”的思政课徐徐铺展。在东山农信社,队员们调研了其立足海岛特色,创新金融产品,全力支持渔业升级、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殖业发展,为海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金融动力的生动实践;深入澳角村,队员们在讲解员沈舜欣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总书记考察时的足迹,集体参观了澳角村村史馆,追溯了村庄从“贫困渔村”到“富美新渔村”的华丽蜕变历程。同时,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亲身感受到村民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巨大提升。
一心为公“廉洁课”:学谷文昌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位于漳州市东山县的谷文昌廉政主题纪念馆,以简笔画配文字方式,再配套实物、石雕、人物塑像、口袋书和音视频等呈现谷文昌“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从政”“反对‘四风’”四个篇章40个廉政小故事。“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谷文昌把一座荒凉的海岛变成东海绿洲的同时,也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像谷文昌那样,心系人民、敢于担当、廉洁自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

  三天的漳州之行,是一堂立体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师生们在领袖足迹踏过的土地上,看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力量;在与基层群众的交流中,明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领悟了担当的要义。“这堂思政课,让我们读懂了‘人民’二字的重量,看清了‘奋斗’之路的方向。”实践队员们表示,将带着行走中的感悟与收获,把青春奋斗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让所学所知在实践中生根发芽,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奋进答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