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体育人才就业新路径:实践破壁、校企联动、暖心护航
当轮滑滑进山区课堂、体适能训练深入乡村、康养理疗温暖社区老人,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的学子们正在把专业技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暖心答卷”。
今年暑假,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近百名学子带着专业技能返回家乡,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在山区小学,轮滑课程首次进入体育课堂;在乡村留守儿童聚集区,专业设计的脊柱健康操成为孩子们每日的必修课;在社区养老中心,康养理疗帮助老人缓解关节疼痛和失眠问题。这些实践不仅是专业技能的应用,更是就业路径的探索。
当青年学子将专业技能与基层需求相结合,“体育+教育”、“体育+康养”、“体育+公益”的多元就业路径逐渐清晰。
一、多元实践路径,打破就业壁垒
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创新性地将社会实践与就业探索相融合,开辟了多元化的就业通道。2025年暑期实践中,学院学生将专业技能转化为服务基层的“体育方案”,创造了独特的就业路径。
2025届体育教育毕业生林群辉在返乡调研中发现当地中小学体育课程单一,他设计出“轮滑基础+民族游戏”融合课程,为山区孩子带去全新的体育体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则聚焦乡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开展“阳光体适能”公益训练营,针对留守儿童久坐、体态不良等问题,设计趣味体能游戏和脊柱健康操。另外,康养方向的学生则
开展了“康养护老”行动,运用专业知识为社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康养理疗方案。这些实践不仅服务了社会,更让学生们在实干中探索出就业新赛道。

图片说明:开展“滑板进课堂”活动 图片说明:开展“康养护老”行动
二、校企协同机制,搭建就业平台
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深知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双轨并行,为毕业生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2025年5月,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与三明学院荷花苑4号楼楼栋党支部联合举办“一‘职’有你 未来可期”专场招聘会。学院精心遴选10家体育产业相关企业来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选择。
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走出去”,先后到福州、厦门、三明等地区校企合作单位开展访企拓岗活动。2025年上半年先后走访31家企业,累计拓展岗位134个。同时,学院积极“引进来”,邀请厦门网胜体育有限责任公司、三明市优佳少儿体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等10家业内知名企业来校参加应届毕业生双选会。

图片说明:引进企业开展招聘活动 图片说明:走访企业拓展岗位
三、精准帮扶体系,助力困难群体
面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精准帮扶体系,确保“一个都不能少”。成立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学生科科长、各班主任、辅导员为成员。
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通过摸排建立“红黄蓝”就业工作台账,根据毕业生情况开展“一对一”帮扶:组织就业困难毕业生座谈会;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进行家校联系了解家庭情况;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确保精准服务到位。截止至2025年5月学院实现困难毕业生群体100%就业。

图片说明:组织就业困难毕业生座谈会 图片说明:走访困难毕业生家庭
四、观念转型引导,拓宽就业视野
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学生就业观念相对局限。为此,学院积极开展就业观念转型引导,拓宽学生职业视野。
2025年4月,学院在就业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学院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同时,随着学院“康养”学科内涵的提升也为就业开辟了新方向,毕业生可在休闲养生度假区、健身中心、健康咨询管理公司、营养管理咨询机构等就业。

图片说明: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 图片说明:挂点教师走访“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就业观念转型引导
五、心理支持与能力提升,夯实就业基础
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在就业服务中特别重视心理关怀与能力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面对“就业季”、“毕业季”中部分应届毕业生出现的心理焦虑,学院充分发挥二级心理辅导站职能作用,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为牵引,组织学生参与心理沙龙。通过活动使集聚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负面情绪得到舒缓,为顺利就业毕业打下良好心理基础。
在能力提升方面,学院邀请学院就业服务老师坐镇,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咨询、简历优化指导和面试技巧培训。学院还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指导课程,采用“面对面”方式,对学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就业指导,全面提升求职能力。

图片说明:通过心理趣味运动会 图片说明:“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释放就业压力
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将持续抓实抓细就业工作,将其与学科专业建设深度融通、互促共进。 学院将不断深化“轮滑进课堂”、“体适能下乡”、“康养护夕阳”等特色实践育人模式,将课堂所学精准对接社会所需;持续优化校企协同机制,拓展高质量就业平台;完善精准帮扶体系,护航每一位学子顺利启航。同时,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专业内涵,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专业技能、深厚人文情怀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通讯员 罗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