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行走的思政课|福州理工学院:在畲乡大地中书写青春答卷
2025-08-25 11:08:00
中国教育在线
  当课堂从教室延伸至畲乡的田间地头,当理论与鲜活的民俗文化碰撞出火花,福州理工学院山哈筑匠实践队正用脚步丈量土地,让一场别开生面的 “行走的思政课” 在畲乡大地上生动铺展。7月24日至26日,实践队师生们走进小沧畲族乡、七里村、东风村,在文化寻根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服务民生中践行初心使命,在产业赋能中感悟责任担当,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实践队前往七里村探花府途中
寻根文脉,在文化传承中筑牢自信之基
  实践队第一站来到小沧畲族乡。在畲族民俗馆内,小仓畲族乡党校副校长雷静蔚成为了特殊的“授课老师”,她从畲族远古迁徙传说讲起,沿着历史脉络细数族群的聚居发展,用一件件老物件、一幅幅图景串联起畲族文化的基因密码。“传统服饰上的凤凰图腾,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承载着畲族人对生命的敬畏;农耕文化里的节气智慧,藏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雷静蔚的讲解,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实践队在民俗馆学习畲族手艺人和传承人发展情况
实践队员学习使用织机织布
  实践队与小沧乡政府携手共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校地协同育人搭建了资源互通的坚实桥梁。座谈会上,队员们围绕畲族文化保护提出了“民俗文化进校园”、“非遗传承人培育计划”等建议,将课堂上的“文化传承”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雷静蔚用畲语童谣教唱日常用语,队员们在朗朗歌声中体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意;傍晚队员们沿山仔水库开展的护河爱河活动,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课堂,扫把与畚斗清扫的不仅是杂物,更是青年对生态责任的践行。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队员们参与护河爱河专项活动
  一碗乌米饭,藏着畲族“药食同源”的智慧。队员们跟着村民学习选材、制作,在清香中读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内涵——这堂关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活课,比课本上的文字更具感染力。
小仓畲族乡制作的乌米饭
深耕民生,在服务群众中厚植为民情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队在七里村的古宅与田垄间,上了一堂深刻的“民生实践课”。探花府内,精雕细琢的梁柱诉说着畲族“耕读传家”的家风,村民口中的家族故事,让队员们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更鲜活的理解。老人们的畲语歌谣与孩童的普通话笑声交织,展现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也让“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道理愈发清晰。
队员们在探花府学习畲族家风家规
  志愿服务环节,队员们化身“实践者”,帮村民摘除渔网上的塑料垃圾、为菜田浇水除草,汗水浸湿衣衫,却收获了村民递来的解暑凉茶。“你们就像自家人一样亲”的朴实话语,让队员们体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意义。面对村民雷生财提出的“年轻人留不住”“古宅修缮缺资金技术”等难题,队员们认真记录;听到畲家拳十八铁传承人雷师傅“能完整练完一套拳的没几个”的感慨,大家更感文化传承的紧迫性。
队员们帮助农户清理渔网杂物
队员们帮助农户浇水锄地
  土木工程专业的队员结合专业知识,现场提出“分级修缮”方案——对核心建筑用传统工艺修复,对民居开展安全加固。这份“学以致用”的担当,正是思政课中“实干精神”的生动体现。畲语讲学堂里,队员们将词汇编成情景剧,《劝善歌》中“邻里互助”的情景,在实践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队员们调研周边建筑以及发展情况
赋能振兴,在产业发展中践行青年担当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政课的鲜活教材。实践队在东风村的行程,聚焦“产业赋能”,上了一堂关于“实干兴邦”的实践课。
东风村支部书记雷顺忠与实践团队交流乡村发展的举措和困境
  野生紫灵芝示范基地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队员们眼前一亮。基地负责人雷书记介绍,通过统一供种、技术指导、保底收购,已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工程造价专业队员结合数据测算,提出优化种植的建议,既降成本又提品质——这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发展动力的生动实践。队员们亲手参与除草、浇水,在劳作中体会“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的奋斗哲学。
野生紫灵芝示范基地里负责人雷书记给队员们讲解种植技术
  授牌仪式结束后,队员们在雷书记的带领下走访了80岁老党员雷大爷。“当年没机械,全靠手挖肩扛,现在路通了,好日子真的来了”的讲述,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队员们为老人送上慰问品,认真记录他对医疗、养老政策的建议。
 
实践队与老党员的合影
  结合调研成果,队员们提出成立非遗文化传承社团、搭建校园助农平台等建议,用青春智慧架起“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桥梁。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最终在“知行合一”的答卷上写下了青年担当。
实践队返程合影
  从文化寻根到民生服务,从产业赋能到建言献策,福州理工学院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畲乡大地,在“行走的思政课”中读懂了“国之大者”的内涵。这场实践之旅,不仅是对畲族文化的守护,更是青年一代用专业与热忱践行“强国有我”的生动写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