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分析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华图教育 2010-12-17 大 中 小
上海公务员录取考试申论部分相对于国考和其他地方的省考有较大差异,下面本文就根据2001年到2010年申论材料内容的分析,帮助大家了解上海申论考试的特色。
我们发现2001申论的主题是关于治理沙尘暴的问题;2002年的是中国成功加入WTO的问题;2003年是关于人力资源和人才流动的新动向的问题;2004年是关于上海世界博览会提高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问题;2006年是关于我国《行政许可法》实施的问题;2006年是上海市新录用公务员基层实习锻炼制度的实施问题;2007年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精神和价值取向问题;2008年是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绩效评估;2009年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2010年是关于政府处理信息中的公开和保密的问题。
通过对历年题目的分析,我们发现,从2001年到2004年,考的是最近一年内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而从2006年到2008年考的是政府管理的内容,而且都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某一时期的工作内容。到了2009年,突然转型为社会问题,而且考了公文改错的题目。而2010年,考察的是任何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都会碰到的政务信息的问题。并且从大纲中我们发现,其考察的能力和国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岗位的能力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近三年来上考材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几乎每一则申论材料都有我国重要党政机关领导人的观点。2010年最后一则材料16,文中提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党和政府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论述;2009年最后一则材料10,文中提到了党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问题;2008年最后一则材料10,文中提到了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的关于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的问题,同时还提到了温家宝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讲话。很显然,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希望广大考生在读材料的时候有意识的把相关段落和语句标记出来,以方便大家在考试时理解材料。
通过对近三年来上考申论材料的分析,我们还发现几乎每一次考试材料中都会有较多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粗略的分为两类,分析是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如2010年材料中提到了正面案例有美国政府历来对政府信息保密工作十分重视,以及瑞典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政府处理信息的相关责任和义务;负面案例有由于人员和部门导致的泄密事件,以及南方某市政府网站发生的泄密事件等。如2009年材料中提到的正面案例有美国通过联邦法院保障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权,上海市教育局出台了《建议》,用来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权;负面案例有由于户籍制度,湖北姑娘兰兰无法到当地学校就读的案例。如2008年材料中提到的正面案例有上海市、湖南省、辽宁省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政府绩效评估的问题;负面案例有河南沈丘县、安徽淮北市在执政过程中由于政府绩效评估方式的欠缺导致的决策失误问题。
通过对近三年上海材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出题人是试图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的方式来印证材料中心的正确性,案例可以理解为论据,而材料中心正式材料的论点所在。同时,出题人根据材料的典型性和与文章主题的相关性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来考察上面提及的四种能力。这里提醒广大考生,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案例的作用,以及这些案例的切入点与文章中心的关联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