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宋代古城墙的青砖上,触摸着刻满岁月痕迹的城砖,课本里‘古代城市防洪智慧’的描述突然变得鲜活了!”回忆起在赣州福寿沟遗址的实习经历,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2022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林冬梅眼里闪着光。这个夏天,随着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多支实践教学队伍带着满满的实习收获返校,为学院实践育人探索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行走中的学问
5月的南雄恐龙化石地质公园,烈日炙烤着裸露的红色岩层。2022级地理科学专业33名学生蹲在岩层前,手持地质锤和放大镜,仔细辨别着不同地层的沉积特征——这是他们韶关-赣州区域地理综合实习的第3天。“过去看课本里的地层剖面图,总觉得是平面的;现在站在真实的地质剖面前,才能理解‘古地理环境演变’的立体脉络。”学生陈海辉边记录边感慨。
这样的“行走课堂”,在旅游与地理学院已成为常态。从2023级地理科学专业的“韶关城市探秘”,到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福建都市圈观察”,学院构建起“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综合实训”的全链条实践体系。在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中,师生们不仅走进城市规划馆“看蓝图”,更蹲守龙洲岛侧岸“找问题”;在区域规划综合实习中,学生们不仅参观云水谣古镇“赏风景”,更用测绘仪器“量数据”,用访谈问卷“听民声”。
“我们的实践教学不是‘到此一游’,而是带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学院许树辉教授介绍,每一次实践都设置明确的研究课题:“比如在百年东街考察,我们要求学生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现代商业开发’的视角去分析,最后要形成至少3条优化建议。”
实践中的成长
在韶关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的会议室里,2021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严雯倩正认真设计自己参与的空间规划项目。“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规划文本编制,从前期调研到数据核对,每个环节都要反复推敲。”她指着PPT上密密麻麻的标注说,“带教老师说我的方案‘有学生的锐气,更有实践的严谨’,这比拿奖学金还让我高兴。”这种“真刀真枪”的实习模式,得益于学院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韶关市测绘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建立的“实践共同体”。
旅游管理专业则将课堂搬到文旅一线——2022级学生在长沙实习时,白天以“游客”身份体验长沙闹市的烟火气,晚上变身“研究者”分析摊位布局与客流规律;在湖南省博物院,他们不仅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更参与“数字文物解说系统”的用户测试。
“学生在实习中暴露的问题,正是我们教学改进的方向。”学院负责实践教学的副院长罗晓莹教授坦言,近年来,学院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服务地方的担当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70多名师生组成“双百行动”规划设计团队,用6个月时间走遍水口镇4个行政村的角角落落。“以前家门口堆满杂物,路都不好走,现在不仅干净敞亮,还种上了花花草草,像个小花园!”在改造后的村头小广场,村民王阿姨笑着拉着师生们的手说道,“孩子们放学都爱来这儿玩,我们老年人也有了遛弯儿唠嗑的好去处。”数据见证着这场蝶变:水口镇四村绿化覆盖率由41%跃升至71%,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15%,村民满意度从68%升至95%,实现“人居环境差→全域生态美”的华丽转型。
“我们的实践教学始终与地方需求同频共振。”学院党委书记曾裕华介绍,除了乡村规划,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赴始兴、仁化等县域中学开展教育实习,将新课标理念带入课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团队设计了“珠玑镇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地方文旅注入新活力。
“在乐昌城关中学实习时,我教学生用手机拍摄家乡的丹霞地貌,孩子们举着自己拍的照片说‘原来地理这么有趣’。”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实习生叶荣婵的手机里存着学生们的作品,“这让我明白,我们不仅要‘能干事’,更要‘会传薪’。”
看得见的收获
在近期学院举行的实习成果展上,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作品格外吸睛:既有数据详实的《厦漳泉区域发展评估报告》,也有用速写记录的“福建古厝写生集”;既有结合GIS技术绘制的“区域资源分布图”,也有用vlog呈现的“规划师的一天”。“这些作品不是‘作业’,而是我们与实践的‘对话记录’。”学生代表陈钰怡展示着自己的实习手账,上面贴着实地拍摄的照片、记录的访谈摘要,还有导师批注的修改建议。
从课堂到田野,从书本到实践,这样的转变正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轨迹。据统计,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上手快、能吃苦、有想法”。
“实践教学不是人才培养的‘附加题’,而是‘必答题’。”学院院长李航飞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懂理论、会实践、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讯员 李文 李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