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成立大会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2025-07-12 21:58: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5年7月12 日,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成立大会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暨南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办,来自广东、广西等地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人文领域的前沿话题,推动岭南地区数字人文事业的协同发展。

  联盟成立大会

  上午9时30分,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成立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暨南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成就,强调学校对联盟的支持,希望通过共享资源,推动岭南地区新文科发展与数智化转型。


  随后,暨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致辞,她介绍了学院在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验室建设情况她强调,文学院作为联盟发起单位,将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精神,与联盟单位共同促进岭南数字人文事业的发展。

  暨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京州从发展历程、文科实验室、实验教学、科研攻关四方面介绍了暨南大学省级文科实验平台。他提到,平台自2008年起步,已建有5个实体实验室,开展丰富的实验教学项目,并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呼吁联盟成员共同努力,使岭南大地成为新文科发展和人文学科数智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阵地


  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表示,未来将携手协作,进一步推动岭南文化传承与数字化发展,助力数字人文领域创新深圳图书馆常务副馆长王冰表示,深圳图书馆结合自身科技立馆优势与人文建设需求,通过资源、技术、合作等方面的整合互补,推动科技与人文融合发展,助力深圳地区文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主任姚建彬表示,未来将遵从联盟指导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探索及人才培养,支持联盟各项工作


  在联盟成员表决通过《岭南数字人文联盟章程》后,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正式启动。本联盟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牵头发起,30 家高等院校、出版社及图书馆组成,秉承“深耕人文,数智赋能,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方针,致力于搭建岭南地区数字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暨南大学人文数智化成果展示

  上午10时40分开始暨南大学人文数智化成果展示环节。在岭南方言数智化方面,暨南大学刘新中教授团队展示了方言语音特征数智平台和方言语音合成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方言语音特征数智化展示以及部分岭南方言的精准合成,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暨南大学甘于恩教授团队介绍了《汉语方言学大词典》数字化平台和方言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方言资源与地理信息相结合,为方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中文专业智慧教学领域,暨南大学龙润田副教授的《语言学概论》AI线上课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暨南大学郑焕钊副教授则从文学到创意的拓展,分享了文化产业类课程的设计与开展经验。刘依平副教授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词”十二讲线上课程,通过线上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郭世强副教授展示了东亚历史台风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历史台风数据,为研究东亚地区历史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高质量发展研讨

  上午11时30分,岭南数字人文联盟高质量发展研讨(第一场)举行。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平清、中山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主任王蕾、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马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藏部副主任邹开元等专家学者,围绕数字人文的内涵、发展路径、合作机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下午14时30分,岭南数字人文联盟高质量发展研讨(第二场)继续进行。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副主任贾智、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郑坚、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李耿晖、五邑大学人文与政法学院副院长余敏芳、嘉应学院文学院副院长侯小英、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大伟、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康忠德、暨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汤敬谦等,分别就各自学校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交流,分享了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合影

  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数智化成果展示

  下午15时,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数智化成果展示(第一场)精彩呈现。姚建彬、张宁、彭志峰讲师就数字人文课程与微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学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韩宇副研究馆员介绍了中山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的发展探索,展示了实验室在学科交融、创新研究等方面的成果。

  孙雪霞教授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在文史哲融通的国学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方面的经验。董理副教授、吴芳副教授分享了深圳大学在“技术+人文”赋能新文科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张琼教授则介绍了广东财经大学在大湾区数字人文实验中心建设方面的探索。

  下午16时30分,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数智化成果展示(第二场)继续进行。广州大学齐佳音教授展示了新一代粤语语料库及大模型评测成果,为粤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严修鸿教授介绍了国社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粤语口语语料库与乡村地理语言学研究,深入挖掘了粤语在乡村地区的分布与特点。

  华南师范大学邵慧君教授团队分享了国社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基于大数据的广东粤方言语音计量研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广东粤方言语音进行了深入的计量分析。龙国治研究员刘立峰副院长介绍了古壮字文献数字化的进展,为古壮字文献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邓玉荣教授、赵亚先讲师展示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的数智化探索,将传统博物馆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为公众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李军首席信息官介绍了岭南文化智慧知识库的构建与实践,通过知识库的建设,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黄文科副总编辑展望了人文学科数字教材的出版前景,探讨了数字教材在人文教育中的应用与推广。

  闭幕式

  下午17时40分,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成立大会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圆满闭幕。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岭南地区数字人文领域迈出了新的步伐,为未来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岭南数字人文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岭南数字人文联盟的成立,是岭南地区数字人文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举措。联盟将秉持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理念,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创新,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岭南智慧和力量。

  ·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成员

  发起和牵头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高等院校:

  中山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广州大学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出版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汕头大学文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五邑大学人文与政法学院

  嘉应学院文学院

  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肇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化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

  深圳图书馆 

  暨南大学图书馆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