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工法治“青”骑兵 :在田间地头传递法治温度
2025-07-14 23:19:00
中国教育在线

  榕树荫里议民事,法治根系扎乡土。

  在仙塘镇的村村落落,“榕树底下,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不仅是村民生活的日常图景,更是深植于乡土血脉的治理智慧。这份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渴望,蕴藏在家长里短的琐事中,寄托于田间劳作的期盼里。

  

   南园古村古榕树底下的“村民议事站”

  如今,这份深厚的乡土智慧,与法治的点点星火,在古老的榕树下交汇相融,碰撞出基层善治的崭新火花。

  广东工业大学法治“青”骑兵突击队,正是这交汇点的生动践行者。这群怀揣法治理想、肩扛普法使命的青年学子,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身着“蓝马甲”深入仙塘镇的田间巷陌,用脚步丈量基层:在古榕的浓荫下,在乡亲们的板凳旁,在孩童们的游戏间,他们倾听诉求、开展多样普法,致力于描绘法治乡村的新画卷。

   方言破壁:当法学青年遇上客家阿婆

  “后生讲法?听唔明啊!”在新洋潭村,阿婆皱着眉头接过民法典宣传册。(注:客家话“年轻人讲法我听不懂”)“阿婆!听我讲哦。法律就像我们客家人嘅围龙屋,护稳老小平安。《民法典》话子女爱时常转屋卡睇啊!”(注:客家话“要常回家看父母”)本地队员赖舒琪用客家话喊出这句话时,原本攥着宣传单沉默的老人突然笑了,皱纹里的迟疑瞬间化成期盼:“系咁个理!冇错冇错!”(注:客家话“没错是这个道理”)

  

  突击队队员在新洋潭村入户宣传

  入户普法首日,突击队便撞上“语言关”—村里七成留守老人只懂方言。民法典宣传册成了“天书”,法律术语更是晦涩难懂。队员们就地转型:本地队员当翻译官,把“赡养义务”揉进家长里短;村委干部化身“普法二传手”,用“分家产”“宅基地”等鲜活案例解释法律。

  

   突击队队员与村委讨论宣传工作如何开展

  “基层普法不是念条文,而是做方言的'转化者'。”队员赖舒琪在每日工作心得体会里写道。当法律跨越方言鸿沟,法治关怀才真正抵达人心。

   寓教于乐:童声中的法治回响

  糖巢创客社区的草坪上,“法治飞行棋” 棋盘刚铺开,孩子们就瞬间淹没了“蓝马甲”。掷骰子、答问题、赢奖品,清脆的童声里突然响起一句:“民法典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益!” 原来这是村里政治老师家的孩子,他自豪地念出妈妈教科书中的这句话。童声稚嫩却铿锵有力,这是法治教育润物无声的生动写照,也让队员们看到了普法工作的深远价值。

  

   突击队在糖巢创客社区开展“法治游园会”活动

  

   突击队队员向小朋友普及法律知识

  夜幕降临, “科普夜市” 在邻里活动中心如火如荼地举办——法治转盘前大人小孩齐参与,Emoji 猜法律名词的摊位笑声不断,指导老师和队员们一起递上普法手册,让法律在晚风里变成 “听得懂、记得住” 的生活智慧。

  

   突击队在邻里活动中心开展“科普夜市”

   法引归航:高墙外的法治温度

  仙塘镇司法所里,面对特殊的普法对象,大一队员唐子萱和郭庭收起初出茅庐的青涩,眼神里多了份责任与坚定。她们围绕婚姻家庭中的权益保护、电信诈骗的层层陷阱,用平实真诚的话语娓娓道来。那一刻,原本威严冰冷的法条,在她们口中悄然转化,成为指引迷途者“回头是岸”的温情明灯。

  

   突击队队员在司法所向社区矫正人员普法

   乡土温度:一杯西瓜汁与一顿未尽的午餐

  在黄酒飘香的创业小店,惊喜不期而遇。“你们是广工的?我是师兄啊!”店主认出队服,硬塞来冰镇西瓜汁:“太好了,以后法律问题就找‘自家人’了”。清凉的西瓜汁里盛着创业者对法治服务的期盼和信任。

  

   突击队队员向小微企业创业者了解普法需求

  更暖心的在东方红村走访时突逢饭点,村民阿婶拽着袖子留客:“吃了饭再走嘛!”村委蓉姐笑着说:“她把你们当自家娃了。”这份质朴的关怀暖人心扉,也藏着对突击队队员们的认可。

  

   突击队队员在东方红村走访调研

   踏乡土悟真知:象牙塔外有本无字法典

  此次仙塘之行,对法治“青”骑兵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反哺”与“重塑”。他们用脚步丈量基层普法的真实图谱:它需要跨越方言的智慧,需要将心比心的温度,更需要寓教于乐的巧思。

  回望南园古村的青砖黛瓦,队员们目光坚定。从依赖书本到读懂乡情,从背诵法条到转化方言,法学学子的价值在田野间淬炼闪光。当法治之光以乡亲们最亲切的方式点亮阡陌乡野,这趟走出“象牙塔”的旅程,才真正写下了青春最厚重的注脚。

  

 突击队队员认真学习民法典宣传册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王丹丹 赖舒琪 翁钰婷 翁钰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