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医学生跨越近5000公里送医入户 在边疆实践中淬炼青春担当
2025-07-22 16:52:00
中国教育在线

  7月11-20日,南疆骄阳似火,广东医科大学丝路医行实践团的师生带着听诊器和血压计,穿梭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社区小巷中。该实践团主要由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组成,在广东援建、校地共建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指导下,深入社区开展入户义诊、健康宣教和基层医疗调研,用专业所长为边疆群众送去健康关怀,在行走中感悟兵团精神。

  入户义诊:听诊器里的民生温度

  “阿姨,您感觉有哪里不舒服吗?”7月16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一个人居住的衣明阿地·克力木奶奶家里,研究生党员杨宏宇同学仔细询问病史、测量血压,维吾尔族队员则巴努尔还专门用双语向老人进行翻译。衣明阿地·克力木捂着自己的胸口说当运动或者爬楼梯时就会胸闷,喘不上气。实践团师生根据老奶奶的情况叮嘱她说饮食上要注意清淡一点,牛羊肉尽量少吃,做饭做菜时要少放盐,要定期去复查心功能和肺功能等,必要时可以到医院开药服用。另一边厢,帕特木汗·玉素甫老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在问诊过程中,研究生党员叶泽麒、谢林宝同学发现她日常服药不太规范,提醒要定期去社区或者医院进行体检复查。

  针对这类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实践团成员耐心询问用药情况,发现不少老人存在用药不规律、药物存放不当等问题。他们逐一提醒家人或社区志愿者帮忙留意。送去慰问物资的同时,更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开展个性化指导。入户结束时,老人们拉着队员的手不肯松开,想将自家种的哈密瓜塞给队员,反复说着“热合麦特(谢谢)”。

  对话基层:家庭医生如何当好健康“守门人”

  在锦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践团见证了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实践团带着对新疆地区以团队合作模式的家庭医生的好奇,走进那干净整洁的卫生服务站,交流中看见诊桌上摞着厚厚的老年人健康管理花名册、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登记本、随访记录,药房里是满满当当的常用药。实践团调研发现,该站通过“诊室开方→扫码支付→药房取药”一站式服务提升效率,但慢性病管理仍面临人力不足的挑战。第三师四十四团医院副院长贾文勇坦言:“我们既要当全科医生,又要做民族团结的纽带。”队员们将调研数据整理成报告,建议加强远程医疗协作,增加站点人员配置,开展持续性的专业技术培训。

  青春对话:在边疆读懂医者使命

  “让我们用一到三年不长不短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该校2023届法医学毕业生曾海亚在视频里这样说,她目前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公安局服务。实践团走访了在新疆服务的校友,制作推出“在新疆的广东医人”专题系列微视频。

  “让我们一起跨粤山海,奔赴疆来!”站在广东援疆的展板背景前,该校2003届临床医学毕业生张远起自豪地表示,自己目前正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参加校地共建援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就有21名广东医人在此工作。

  来自湛江校区的广东医科大学丝路医行实践团还与同校来自东莞校区的竹蜻蜓志愿服务队及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基层服务践行团相遇在新疆图木舒克市屯垦历史博物馆,来自两校三地的青年学子临时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党建引领聚合力,奔赴‘疆’来践初心”的交流活动,通过“第一议题”学习、志愿活动分享、临床实践深度研讨等环节,通过“党建+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将组织优势转化为边疆服务实践效能。

  从博物馆到社区:在行走中淬炼初心

  在屯垦历史博物馆,队员们从军垦战士用过的医药箱里读懂“医者仁心”;在50团团史馆,听着讲解员含泪讲述余汉成坚守边疆42年的行医故事、张耀华照顾病妻的感人事迹,以及各族职工共垦盐碱地的团结往事等,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扎根边疆、团结奉献”的精神内核;在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实践团用AI重现兵团人在戈壁荒漠上兴建家园,用青春和热血开创共和国屯垦戍边伟业的历史画面;在50团医院,研究生党员为当地医护讲授房颤科普及体重管理党员示范课程;在社区,队员们耐心地手把手指导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老老小小都踊跃参加。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认真学着按压的动作,大眼睛长睫毛的小男孩有模有样地数着“01、02、03……”,维吾尔族大妈边看边比画,时不时用方言交流几句,旁边上班的社区工作者也加入了学习的行列。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医学的温度。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我入户义诊时帮着翻译、叮嘱用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做调研,听了屯垦前辈的故事,教各族老乡急救时,看着大家认真学的样子,我心里很触动,也真真实实地学到了很多。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更加确定了要好好学习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医疗事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践团队长则巴努尔同学这样分享本次志愿服务的感受。

  当实践团踏上归程,行囊里除了调研报告、健康问卷、社区数据,更装着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深刻理解。正如指导老师蔡晓颖所言:“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同学们锤炼专业本领的实践课堂,更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熔炉。在行走边疆、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大家亲身感受了兵团人扎根奉献的家国情怀,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精神。希望同学们始终牢记医者初心,在知行合一中成长,以团结协作、实干担当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这段与边疆群众同呼吸、共成长的珍贵经历,必将成为每个人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娄世谋 肖烨 王艺彬)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