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州大学372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出征
2025-07-22 23:17:00
中国教育在线

  把青春的足迹印在基层大地,用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近期,2025年广州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全面开启,来自广州大学(简称“广大”)的近3000名学子斗志昂扬地“出征”。


 

 图:学校召开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出征仪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学院团委负责人及相关实践队代表共150人参加大会。往年优秀团队代表介绍经验,助力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圆满开展。

组建372支突击队,组队数量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今年,广州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服务内容涵盖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绿美广东等多方面,服务区域涵盖河南、新疆、内蒙古等省外区域和珠三角及粤东、西、北等省内多地,累计组建372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成功结对273支,组队数量实现新突破。

  “理论大餐”配送到清远,让观众“吃得饱”,更“吃得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鹏博士在连州市连州镇北湖社区讲解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马院”)5位教师带领马院青年理论宣讲团44名优秀学子,组成四支队伍赴清远清城区、英德市、佛冈县、连州市等12个县(市、区)、镇(街),面向当地党员干部、基层群众、中小学生等1300余人次开展了26场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播撒到千家万户。

  经过近2个月的前期准备,马院的“理论大厨”们带着满满的干货,在清远开启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大餐”。“大餐”上的“菜品”琳琅满目,既涵盖党史学习教育、新质生产力、精神文明建设等“主菜”,也包含清远革命历程、清远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当地“特色菜”。同时,宣讲团还自编自导了多场情景剧,通过身临其境的演绎,或把观众们带到硝烟纷飞的抗日战场,或带入乡村振兴一线场景,增强了宣讲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让观众“吃得饱”,更“吃得好”,浸润式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的专业性生动化传播。

  国旗飘扬映初心,青春实践担使命


“穗疏同心” 实践团指导塔什米里克乡青少年体验人工智能技术

  广州大学学生处“穗疏同心”实践团19名师生与新疆喀什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当地200余名各族干部群众共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音乐舞蹈学院苏灿如等4名学生组成的升旗队伍,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高唱国歌,“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誓言响彻边疆。在国旗下,广州大学带队老师热比艳木深情讲述:“88年前,全民族抗战的烽火被点燃;88年后,我们在这里共同升起国旗,就是要让青年一代永远铭记历史、珍视团结。”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党委委员阿依帕夏分享道:“看到广州大学师生与我们的村民并肩而立,共同参加升旗仪式,这种跨越地域的情感交融令人动容。”


“穗疏同心”实践团带领塔什米里克乡青少年学习健美操

 随后的一周里,来自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等七个学院的学生代表,立足专业优势与当地需求,构建“非遗传承展风采、科技赋能助发展、文体活动促交流、励志教育润心田、技能培训惠民生”五大实践板块,实现广泛交往、深入交流、全面交融。在非遗传承方面,开展京剧、英歌舞、钱鼓舞、书法、扎染、剪纸、咏春拳、舞狮等项目的学习体验活动,激发当地各族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AI应用、编程启蒙、科普实验等科技课程,助力边疆青少年接触前沿科技;组织健美操、墙绘、朗诵等文体活动,搭建各族青少年互动的桥梁;以实践团大学生的求学成长故事开展励志教育,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发挥实践团成员专业优势及实操经验,向当地村民系统传授短视频拍摄和直播技巧,为当地杏产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拓展销售新渠道。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青年影响青年”的传播策略,特别邀请拥有百万粉丝基础的校园达人全程参与,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对本次边疆实践进行全面记录和宣传,相关话题网络曝光量超百万次,进一步扩大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影响力,有效激发了各族青年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热情。

  科技下乡,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灵眸智译”突击队与当地直播基地联合打造“听障友好型AI助农直播间”,创新性地引入三维手语数字人主播系统,聚焦英德竹制品环保餐具、麻竹笋脆笋、英石盆景三大特色产品进行直播推广。直播时,主播语音实时转化为标准手语动作,同步呈现文字字幕,为听障群体构建起“能看懂、能互动”的无障碍观看环境。直播期间,共青团英德市委员会副书记华予与英德市青少年宫副主任黄锦洪在现场与队员亲切交流“年轻人用新技术讲老文化,这股劲儿特别棒!”他们的鼓励进一步坚定了队员们推广英德特色产品的信心。


 “灵眸智译”突击队联合英德市团委、英德市委宣传部打造“艺术科创公益夏令营”

 “灵眸智译”突击队还联合英德市团委、英德市委宣传部打造“艺术科创公益夏令营”。此次夏令营为在英德工作生活满3个月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包括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网约家政、社交电商从业者等)子女量身定制,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零门槛”的科技探索之旅。在人工智能启蒙课程中,突击队成员通过“神经网络小游戏”“人脸识别现场训练”“手语数字人”等活动,让孩子在互动中真切体会到科技如何改变生活以及人工智能如何让科技变得更有温度;编程实践课则从Python语言学习着手,除了让孩子们掌握循环语句、逻辑判断等基本语法知识,还通过其自身实践制作出乘法检验器、猜数字游戏等饶有趣味的小作品,激发孩子们科技探索的兴趣;在Scratch非遗编程课上,团队成员指导孩子们用代码还原英德红茶的非遗工艺,让本土非遗在数字世界焕发新活力。

  爱洒乡间,用支教润泽灵魂


 体育学院龙腾狮跃 实践团带领当地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学院龙腾狮跃实践团赴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开展系列活动。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专业的非遗龙狮及鼓乐教学,同时开展足球、武术、跳绳等体育技能培训,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此外,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广福镇文艺汇演,呈现精彩龙狮和鼓乐表演;举办传承红色基因,绽放青春光彩红色主题运动会,激发中小学生的运动热情与爱国情怀。实践团还安排退役复学团队成员宣传国防知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坝村进行体育器材捐赠,并开展党建交流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音乐舞蹈学院美育专家为平远县艺术骨干授课2

  音乐舞蹈学院美育专家团队赴平远县开展艺术骨干培训。本次培训,参与人员类型多,有中小学音乐教师、舞蹈教师、文化馆艺术骨干、社会培训机构音乐舞蹈教师等60多人参加。本着能快速提高平远县艺术骨干的艺术教学理论和技能的理念,专家团选派高水平专家7人及研究生助教8人,精准设计培训课程和授课方式。在课程设计上,既有《艺术课堂教学法》《AI创意工具教师实用指南》的公共课程,又分别针对音乐类骨干和舞蹈类骨干分成两个班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音乐类涉及歌剧、音乐剧、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等,舞蹈类包括了民族民间舞、现代舞、中国汉唐古典舞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学员还在研究生助教的指导下结合讲座内容编创出作品在结业仪式上做汇报展演。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清远市锦田村党支部、望埠镇团委开展“青振乡建 筑美双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倾力打造特色课堂:色彩心理课上,小老师通过“情绪小怪兽”游戏引导孩子接纳多元情绪;在干花明信片制作中,孩子们用干花拼贴出心中的画面,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在心中最朴实最真实的愿望;“带你游中国”课程上,小老师重点介绍了当地的建筑形式风格及历史文化背景,让孩子感叹“外面世界的美丽”;“小城创造营”课堂中,小老师用建筑空间组织原理进行指导,引导儿童通过“功能分区——流线设计——场景营造”表达内心世界。孩子们化身小小城市规划师,在沙盘上建造自己心中的小世界。实践团还与孩子们携手创作“筑梦前行,共绘美好”的特色舞台墙绘,巧妙融合了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与义教课程元素,将国家资助政策要点化为生动图文,扮靓乡村街巷的同时,又打造持久可见的“政策宣传栏”。

  基层寻访,调研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人文学院钟厝创变突击队在梅州市蕉岭县乐干村开展社会实践,通过驻村实践调研,以当地承载了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建筑钟家围屋为主,围绕乐干村历史文化、人文风貌、景点及农产品等,拍摄出一部充分体现钟家围屋历史研究价值、充分展示乐干村历史文化底蕴的纪录宣传片,并通过B站、微信视频号宣传乐干村,助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管理学院红旅振兴π队赴梅州市平远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 

  管理学院红旅振兴π队赴梅州市平远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乡村需求为导向,从多维度切入,深入平远县各村域开展实地调研。完成5天紧凑调研:三镇七村,6场座谈、3家企业走访、近300个航拍及特写素材。他们在田埂上用脚步丈量旅游资源,在复盘会上用数据支撑观点;与政府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把课堂模型升级为可落地项目;熬夜筛片剪片,在队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拍摄、推文制作、线路规划设计等一一落地……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让乡村更美好。

  经济与统计学院“兴邦圆梦”实践团深入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开展农业经济调查实践活动。实践团师生随镇干部到村入户调研,大柘镇超南村、田兴村相关负责人热情指引实践团,并结合村庄产业特色详细讲解村级经济数据统计的具体方式与实操经验,为实践团提供了鲜活的基层统计案例。实践团还实地走访当地餐饮、家电行业,通过抽样调查深入了解当地企业经营现状与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宽了农业经济调研的视野。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广大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