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工业大学学子探访连南瑶族非遗美食文化纪实
2025-07-28 23:18:00
中国教育在线

  青山灶台雾朦胧,镜头与掌心同醒。2025年7月22日至24日,广东工业大学“小青禾”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执镜记录并亲手复刻非遗美食的牛皮酥与白糍粑。

  

  图| 团队与牛皮酥传承人合照

  寻味牛皮酥:大山里的味道哲学​

  "我们瑶族所做的每一道菜都是天然的,没有任何添加剂,我们瑶族人不买市场上那些打了农药的、有化肥的那些食品",牛皮酥传承人房建文老师边说边带我们走进后山的菜园,摘了薄荷叶和一些其他的香料。

  “因为在山上交通不便,为了保存食物,把牛皮放在火塘上烘干,可以保存20年。”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一边听房老师讲述牛皮酥的来源,一边翻看房老师带来的牛皮,火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仿佛那些被烟火熏烤的岁月,也在这一刻重新鲜活起来。

  房老师用布满褶皱的手捶打炭火中的牛皮,队员们跟着房老师捶打烤过的牛皮,体验非遗美食的制作过程。

  "制作牛皮酥,必须要砸木,温度够要1500度才能够让牛皮酥做出来弹牙爽口。",房老师掀开锅盖的刹那,香气扑面而来。这种"现摘现做"的极致追求,让我们这些习惯冷链配送的年轻人重新理解了"鲜"的真谛。

  

  图|团队成员拍摄制作现场

  

  图|团队成员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捶打牛皮

  

  图|团队成员洗净牛皮

  

  图|团队成员听房老师讲述牛皮酥来源

  

  图|牛皮酥成品

  白糍粑:糯米里的时光艺术​​

  提前一晚泡好的糯米要蒸一到两小时,阿婆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指导我们轮流捶打,石臼撞击声此起彼伏。"力度要像溪水拍岸,重了会黏,轻了不糯"。我们架起相机,用镜头记录下糯米逐渐绵密的过程,

  最后的捏型步骤,阿婆教我们可以将糍粑捏成山峦的形状,就像连南这周围连着的山,"当热乎乎的糍粑裹上现炒的花生碎,甜香中仿佛尝到了时间的厚度。

  

  图|团队成员一起舂白糍

  

  图|团队成员一起捏型

  
  
  

  图|白糍粑系列海报

  这次寻味之旅,我们带走的不仅是影像素材和沾满非遗美食味道的衣衫,更有一份沉甸甸的领悟:非遗美食的传承,不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而在冒着热气的灶台边,在年轻人愿意伸出的双手中。

  来源:“小青禾”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编辑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