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州工程艺术设计学院赴蕉岭点亮学子逐梦路
2025-08-05 12:58:00
中国教育在线

  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艺术解法,在岭南围龙屋的檐下悄然书写。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双百行动”,积极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的号召,近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资’启未来 艺心‘助’梦”宣讲队赴梅州市蕉岭县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活动,以美育软传播助力推动政策硬落地,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新动能。

  筑桥连心,政策春风入万家​

  七月的蕉岭,烈日当空,暑气蒸腾,但这丝毫没有阻挡宣讲队成员们的脚步与热忱。在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谢秋燕、教师陈婕娴的带领下,宣讲队的身影穿梭于蕉岭县蕉城镇广州小镇,广福镇叶田村、大坝村,新铺镇徐溪村的村巷民舍之间。针对客家方言特点,队员采用普通话与客家话“双语切换”模式,将贷款条例转化为“毕业后多少年还贷”“利息如何计算”等通俗问答。在各村的活动现场,政策咨询台前人来人往,队员们一边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册和海报,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政策的细节。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或未能到咨询台的村民,队员们则主动走访入户,确保政策信息能够覆盖到每一户家庭。“以前总听说助学贷款,但具体怎么申请、有什么要求,我们都不清楚,你们这么一讲,我心里就亮堂多了!”一位村民握着队员的手感慨道。

  图:团队进行宣讲活动 

  图:团队成员耐心解答村民问题 

  “晒脱皮也值!”团队师生抹着汗笑道,“看到阿婆听懂政策时的笑容,一切都值得。”累计走访里程超百公里,发放手册300份,复杂的资助政策被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解读,村民们的疑问得到了一一解答,在73户困难家庭中,队员以真实助学案例详解“申办密钥”,消除家长对“贷款即负债”的误解,让政策阳光穿透家庭经济阴霾。

  筑梦蕉岭,美育浇灌成长花

  在活动室里,政策宣讲与美育课程碰撞出新火花。课堂上,队员们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三重保障融入到通俗易懂的讲解中,并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让乡村学子们深入了解“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的庄严承诺。队员们将政策内核凝练为“求学之路必有援手”的温暖信念,在乡村学子的心中种下了安心求学的种子。​

  当漫画、自画像在孩子们指尖翻飞,非遗漆扇的蓝染浸润棉布,绘制石膏娃娃的彩笔勾勒出斑斓憧憬,卡通折纸的巧思折出无限希望,一封封“纸短情长”的信笺铺满课桌…… 这些浸润着温度的艺术实践,正悄然编织起国家资助政策与乡村学子间的情感纽带。孩子们从中感受到资助对尊严的守护,这不仅是经济支持,更是助力梦想启航。少年们在美育活动中激发出文化使命感与“知识改变命运”的内驱力,感恩教育将贷款条例化为“求学有援”的承诺,让政策条款成为牵动心灵的情感契约。

  图:开展美育+艺术表达活动

  图:资助之光,照亮孩童之心 

  筑爱助学,精准帮扶暖人心

  为了让资助政策更加精准地惠及需要帮助的家庭,团队与村委共建“帮扶对象点位分布图”,聚焦特殊家庭实施靶向施策。根据分布图,队员们深入这些学生家庭进行慰问,与家长和学子面对面交流,详细讲解国家资助政策,耐心解答他们在政策理解和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们家条件不好,一直担心孩子上不起大学,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就放心了,国家的政策真是太好了!”一位贫困家庭的家长激动地说。队员们不仅将政策讲透,更将关怀送到了每个家庭的心坎上,用实际行动播撒政策阳光,助力学子们安心逐梦。

  当403份问卷承载着客家学子对助学政策的殷切诉求与成长期盼,一份份手册化作“破云之剑”,劈开资源匮乏的迷雾。本次活动以“宣讲+美育”的模式,实现从经济解困到精神赋能的跨越。当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们用笔勾勒政策蓝图,用非遗漆扇传递文化自信,高校智慧正以柔软、有力的方式,在蕉岭大地绘就“政策入眼、艺术入心、帮扶到人”的振兴画卷,为“双百行动”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陈婕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