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先锋-“香”伴同行突击队积极投身“双百行动” 赋能乡村公共服务与文化发展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与“双百行动”部署要求,积极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加强文化创意与保育。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生态先锋——“香”伴同行突击队利用暑期时间在教师党支部党员教师徐谙为、周鹏两位同志的带队,赴湛江雷州雷高镇群村开展自然教育文化下乡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公共服务提质与文化活力提升。


本次行动聚焦绿美广东建设、自然科普手工、文化创意实践三大维度,旨在通过丰富乡村儿童课外教育资源,强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挖掘本土自然文化元素,推动乡村文化保育与创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每日清晨,突击队师生先在活动中心召开当日的工作会议,明确人员分工及任务。生态先锋——“香”伴同行突击队下乡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芳香植物种植专业指导与技能培训、自然科普手工、文化创意及保育、美化庭院,等四个方面。


一、产业赋能:专业指导与技能培训,探索芳香产业化发展路径
突击队此次乡村服务,捐赠了两百余株芳香植物的实生苗木。并在林业工程学院总支与大群村支部党建共建的引领下,突击队展开芳香植物园的规划设计、种植与养护技术服务,通过芳香植物种植试点,结合种植与养护实践,对村委骨干及村民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




此外,通过芳香植物园的建设,给大群村提供“种植-企业投资-特色日化产品生产”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方案,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以专业技术下乡激活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教育:绿色教育滋养幼苗心
植物采集小分队深入村野,系统采集当地特色植物花叶标本,为自然教育提供鲜活素材;手工筹备小分队在活动中心精心准备腊叶标本制作工具与材料,并完成标本展叶、压平、固定、标注等前期工作,为后续教学活动筑牢基础。


自然课堂在大群村小学如期开展,突击队通过村广播、“村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招募,活动期间,约有五十余名在村的当地儿童积极参与自然手工课堂。课堂上,党员教师徐谙为以生动讲解带领孩子们走进“花叶王国”,深入浅出解读叶片形状、花朵结构、果实的功能等植物形态知识,播撒自然科学的种子。突击队队员分别设计了“神奇的香草朋友”、“自然的纹理”等主题手工,同学们利用大群村的乡土植物素材,将自己植物学习的基本技能——“腊叶标本制作”也搬到了孩子们的手工课堂上,极具传承意义。同时,还结合当地经济植物设计普通话与方言接龙游戏,不仅在互动中强化了普通话交流重要性的认知,也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在“自然面具”创作环节,突击队员分组带领儿童采集本土植物素材,手把手指导裁剪、拼贴等创意手法,将自然元素与儿童想象力结合,创作22件充满童趣与乡土特色的作品,孩子们专注沉浸其中,既锻炼儿童动手能力,又让其在实践中感受本土自然文化之美,助力乡村文化创意培育与自然文化资源保育。


据统计,本次针对孩子们的自然科普及手工活动覆盖大群村三十余户家庭,并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与广泛认可。“我之前都不知道植物的手工有这么多好玩的形式,我觉得很好玩!”一名大群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样对队员们说。

三、文化创意及乡村文化保育
夜幕降临,光影点亮孩子的心。队员们组织孩子们观看系列植物科普纪录片——《影响世界的的中国植物》,开阔了学生们对身边世界和植物王国全新认知。《寻梦环游记》——一部高质且富含简单人生哲理的情感动画片,墨西哥剪纸与万寿菊的绚烂色彩、关于亲情与梦想的普世价值跨越语言,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包容的种子。同学们还组织孩子们为影片配音,标准的普通话台词与方言笑声交融,恰如我们既守护乡土文化根脉,又为乡村儿童打开看世界的窗。

我们在活动中不仅为孩子们赠送了工作室的文创,还捐赠了一批学习用具给大群小学,用点滴关怀助力乡村教育,鼓励孩子们向阳而生,健康成长。

四、校园焕新:营造舒适优美成长环境
在每一个露珠还未散去的清晨,"香伴同行"突击队的队员们已忙碌在村委会的苗圃间。清点树苗、挥瓢浇水,一株株承载着绿色希望的树苗被小心运送至大群小学。除草、翻土、栽种……队员们将荒芜的角落变为生机盎然的"绿野乐园",栀子花的清香与洒金榕的斑斓交织,为校园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生态画卷。

队员们化身"校园美容师",清理树坛杂草、归整落叶落果。汗水浸透了马甲,笑容却愈发灿烂。从环境美化到生态教育,"香"伴同行以绿为媒,将"百千万工程"的公共服务理念扎根乡土。

此次行动正是"百千万工程"结对项目的生动实践——以公共服务改善乡村教育环境,以文化创意激活乡土美育潜能。生态先锋——“香”伴同行突击队始终坚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未来还将继续以绿意装点家园,以文化滋养童心,让每一株幼苗、每一场光影都成为乡村蝶变的注脚,书写"百千万工程"的温暖篇章!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徐谙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